村容更美麗 增收有出“路”——盤州市東西部協作項目落地見效
天眼新聞2024-12-06 11:09

00:21
上坎者村地處盤州市竹海鎮西北部。雖離鎮中心不過十幾分鐘車程,但蜿蜒起伏的山路讓人感到遠離喧囂,地勢較高又將山色美景盡收眼底,村容村貌整潔美麗,氛圍寧靜愜意。

“大家都說,如今村子被打理得干凈整潔,讓人感到非常清爽。”張清躍是上坎者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村子的每處變化,張清躍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以前村子和四周高山形成鮮明對比——山下一片好風光,村里四處亂糟糟。”
張清躍坦言,此前,環境衛生問題一直是上坎者村的治理難點。得益于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和美麗鄉村持續建設,村民們越來越重視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丟掉不用的雜物,垃圾堆放在固定地點……不少村民的院子一下就寬闊起來。有的還建了花臺,把院子點綴得十分漂亮。”
整體環境變得更好,但還有一項仍是村子的痛點——污水排放。

“村子下水管網沒有進行雨污分流,雨季污水溢流時常發生。同時,村民生活污水直排還造成管網堵塞,甚至出現水體黑臭現象。”張清躍深知,污水排放若處理不好,不僅影響村居環境,還會破壞生態。
咋辦?
今年4月,上坎者村申請到一筆用于建設和美鄉村的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讓難題不再難。

上坎者村地處竹海鎮西北部,東接黑牛坪村,南接老廠國有林場,西靠落遷村、左坡村,北與英武鎮的轉山地村接壤,平均海拔1720米。
“工程于7月動工,10月中旬完成。除了增設一根112米長的排污主管道外,每家每戶都安裝有新的排污管道,并連通主管道。”張清躍介紹道,現在每家還修了污水池,污水池裝有濾網,洗碗洗菜的殘渣不會再被沖進下水道造成堵塞,有效避免水體黑臭問題。

此前村寨環境基礎設施缺乏,污水管網破建設滯后,生活污水未進行處理自然排放,不僅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也影響村民飲水安全。污水管網建成后,每家修了污水池,有效避免水體黑臭現象發生。
當前,東西部協作已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盤州獲中山市及小欖組團財政幫扶資金4480余萬元,批復實施項目20余個。在協作雙方共同努力下,一大批幫扶項目落地見效,為地方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和“居高臨下”的上坎者村不同,位于竹海鎮另一端的色綠村,“藏”于山洼,被竹林覆蓋。在色綠村,竹,一直是不少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色綠村位于竹海鎮南部,東與上魚塘村相鄰,西與大山鎮螳螂村接壤,南與巖峰村相連,北抵小壩田村。地理位置處于邊遠山區,交通不太便利。
“以前有許多紙商來村里收竹,不少村民都會上山伐竹。我體能還行,一次能背五六十斤竹子下山。”色綠村村民楊彥高說,自己也想背多些,無奈山上沒有路。“坡度最大的地方人都站不穩,更何況還背那么多竹子,不安全。”
楊彥高所說的“山上”,是色綠村一片叫“大荒地”的山地。原本附近有一條“毛毛路”,但因建設年代較久,路面破損嚴重,導致村民出行、農業物資運輸、農產品運輸極為不便。

今年4月,在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的支持下,這條5.1千米長的路正式開工,10月底完工。這條產業路不僅改善了色綠村的道路通行條件,更促進當地林下經濟等產業的發展,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逐漸凸顯。

色綠村森林覆蓋率為92%。為進一步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結構,近年來,色綠村加快發展林下種養殖產業步伐。
“現在我也不砍竹子賣了,因為筍子收益更高。路修好了,可以直接把三輪車騎到山上,每次裝一百多斤下山。”楊彥高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立
編輯 鄧倩
二審 劉定琿
三審 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