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湖南長沙市在望城經開區及寧鄉經開區啟動食品廢水協商排放整區推進試點。20多家試點企業的廢水將直接排入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由此獲取廢水“碳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研究員指出,這次試點可能是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協調的,總的來看,市政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量和企業排放的碳源的平衡是經過統籌和精密計算后開展的,既符合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的要求,又減少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擔和排污企業的預處理負擔,是對現有廢水排放和治理模式的大突破,符合現階段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
來源:中國水網
中國水網了解到,12月26日,湖南長沙市在望城經開區及寧鄉經開區啟動食品廢水協商排放整區推進試點。據報道,今后,20多家試點企業的廢水將直接排入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由此獲取廢水“碳源”。
事實上,伴隨著我國對污水資源化的重視,以及雙碳目標的提出,尤其是繼2021年初,發改委等十部委出臺《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后,污水資源化該如何展開,如何有效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已成行業關注焦點。
近年來,市政污水廠喝上“食品”廢水已經不算新鮮事了,但在具體操作中還有不少管理問題需要完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研究員指出,這次試點可能是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協調的,總的來看,市政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量和企業排放的碳源的平衡是經過統籌和精密計算后開展的,既符合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的要求,又減少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擔和排污企業的預處理負擔,是對現有廢水排放和治理模式的大突破,符合現階段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C/N比普遍較低,加上近兩年不斷推進市政污水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更是大幅提高。這也造成,大部分市政污水廠進水碳源無法滿足脫氮除磷需求,出水總氮、氨氮等也就難以達到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廠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外購碳源促進微生物代謝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碳源”緊缺,已經成為污水處理廠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此前,上游企業需自建污水站進行廢水預處理,達標后再排入市政管網,并依托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存在高能耗、高物耗和碳排放問題。
“污水處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及減污降碳的重要抓手。”長沙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許雄飛介紹,食品行業部分企業生產廢水中有機物濃度很高,可生化性極好,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可以作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碳源”的有效補充。
一邊是有機物濃度較高的食品廢水,一邊是“碳源”緊缺的污水處理廠,雙方實現共贏,成為一個值得期待的事情。
20多年前,常紀文就針對相關問題開展研究,并發表文章。他指出,上世紀末,我國開展污水集中處理的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改革,如何從減負的角度處理企業排污和區域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關系,當時就是一個理論熱點。當時,環境管理主要側重于點源管理,有了園區和城市的污水集中處理后,慢慢開始重視區域和企業污染的統籌治理。總的來看,截至目前,在整體優化園區企業排水與市政污水廠進水之間的管理銜接方面,還比較機械。
由于20年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普遍建設不足,污水處理率較低,所以要求工業廢水必須達標排放,而市政污水廠又有自己的進水標準,并沒有從系統、整體和經濟性的角度來考慮兩類標準的銜接問題,從而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也給相應排污企業的循環經濟合作帶來很大阻礙。
由此引發的案例糾紛也不在少數,譬如在有的地方,七八年前,鋼管酸洗企業排放的廢水(含硫酸和硫酸亞鐵)可以成為市政污水處理廠利用的資源,由于涉及危廢的處置,且未經環保部門的同意,雙方就開始進行綜合利用合作,有的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目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于屬于危險廢物的廢水的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合作有明確的要求了。
如今,城鎮污水處理率提高后,工業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可以作為一個共同的體系統籌考慮了。從近兩年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國家統籌管理和優化管理銜接的決心和力度。
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9821-2005)修改單、《發酵酒精和白酒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7631-2011)修改單(以下簡稱2項標準修改單)。明確“酒類企業廢水可為污水處理廠穩定補充優質碳源,協同推進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
這之后,市政污水廠喝上“啤酒”的探索開始增多,由此帶來的收益,也十分可觀。
如2021年5月,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啤酒廠、青島啤酒三廠、青島啤酒四廠也分別與青島市團島污水處理廠、青島崇杰環保平度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和青島首創瑞海水務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使得啤酒生產廢水只需簡單預處理后即可按照協議約定主要污染物濃度限值排入污水管網,不再受納管排污標準的限制。
協議簽訂后,預計可為上述三家啤酒廠每年節約污水處理相關費用近300萬元,為下游三家污水處理企業節約碳源購買成本約600萬元,每年減少碳排放量達5000噸。
長沙2022年開始,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指導寧鄉經開區、望城經開區在全省率先開展啤酒企業生產廢水資源化利用試點。項目運行兩年來狀況穩定,取得了明顯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通知征求檸檬酸工業、淀粉工業、酵母工業三大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允許企業與公共污水處理系統協商確定間接排放限值的要求。
與酒廠類似,這三個行業的污水也是飽含有機質,并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質。這意味著,市政污水廠有望喝上更多類型的食品廢水。
到了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提出,要探索建立上下游企業節水降碳合作新模式,推動上游企業將有機物濃度高、可生化性好、無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水作為下游污水處理廠碳源補充,減少外購碳源,實現節水降碳協同增效。
2023年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發改環資〔2023〕1714號)再次明確指出,支持依法依規將上游生產企業可生化性強的廢水作為下游污水處理廠碳源補充。
國家層面進一步推進,必然推動此類合作更廣泛的開展。比如本次長沙試點,就將范圍擴大,選取廢水排放量較大的頂津食品、中糧可口可樂、旺旺食品等20余家企業,放開可生化性較好廢水的排放限值限制,進行協商排放。
竟然如此雙贏,為啥全國范圍內不都采用這種形式呢?現實是,絕大部分市政污水廠還是在高價購買碳源投加。
需要“合約”確定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這類合作,企業和下游污水處理廠必須通過簽訂合同來使“變廢為寶”程序合法。
2022年,華潤雪花啤酒(聊城)有限公司因外排廢水COD濃度超過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濃度以及《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9821-2005)要求的500mg/L,罰款24萬元,當時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華潤雪花在該案例中給出的申辯理由指出,“高濃度有機廢水可‘變廢為寶’”且“外排廢水超標屬于偶發性”,但并未被采納。聊城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就指出,處罰的主要原因正是該啤酒廠未與下游污水處理廠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合同,未共同約定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
要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和責任
看上去雙贏的上下游協商并非一帆風順。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量各方利益和責任。
首先污水處理廠硬件要能滿足,污水處理廠同意了,環保部門還得同意,水務部門也得同意,主管部門都同意了以后,還要變更排污許可。
在當前深化改革背景下,地方積極推進和嘗試這類合作,是環境管理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重要推動力。
常紀文呼吁,首先,要根據實際情況,推進法律的修改,特別是《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修改,使湖南等地的改革既合理,也具有法制基礎。他強調,法律修改時要允許地方監管部門去統籌謀劃區域與單個企業的水污染治理,節約地方的財政補貼和相關企業的治污成本。在此基礎上,讓真正可以作為碳源或者酸堿等資源的污水,能夠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處理廠。
第二,在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要允許不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符合碳源要求或者酸堿要求的廢水,通過管道直接送到污水處理廠。現在有些企業,受國家法律和政策控制,不敢用管道將啤酒廠、鋼管酸洗廠排放的資源型污水排放到市政污水處理廠,無奈選擇用罐車運輸經過某種處理的“碳源”或者酸堿廢水到市政污水處理廠,這也帶來了資源的浪費。
第三,過去,我們的很多環境管理和改革措施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湖南長沙這次大力度的試點推進,是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可以全國推廣。國家要從系統論的角度推進區域循環經濟,從產業鏈的角度推進區域循環經濟。
常紀文建議,這一輪的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有的措施,可以像湖南一樣,步子更大一點,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