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五大污水處理系統“一廠一策”提質增效項目不斷鞏固水體治理成效
2023年,長春市建委堅持“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優化”的系統性治理思路,針對東南、北郊、西部、南部、串湖五大污水處理系統9個行政區域、554平方公里服務片區,深入推進實施“一廠一策”提質增效工程,包括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市政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網清淤修復、排水泵站、地表行泄通道建設、河道水系恢復等工程,使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長春市部分水體返黑返臭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排水排澇能力和城市水環境質量極大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不斷增強。
一是城市排水污水處理能力極大提升。源頭減排上,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實施321個住宅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實現源頭“清污”分流。過程控制中,實施39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62處市政混錯接摘除,擠出管道“外水”。末端優化方面,擴建南部、東南污水處理廠,增加日處理能力25萬噸。實施南部至西部調水工程、芳草街污水廠配套管網、東南污水廠進水管線切改工程,實現污水系統優化調度,合理調配污水處理廠進水量,提高運行效能。
二是城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提升。對2021年中央環保督察以來,長春市出現的10處水體返黑返臭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全部納入“一廠一策”強化落實,截至目前,10處水體工程治理措施已全部完成。2023年三季度,經市生態環境局監督性監測,返黑返臭水體均達到非黑臭標準。通過實施系列治理工程,降雨期間,城區新凱河、伊通河等入河溢流污染大幅減少,27處合流制溢流口基本實現小雨不溢流,大中雨溢流時長明顯減少。2023年新凱河公主嶺市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到Ⅳ類水標準。
三是汛期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極大提升。通過實施改擴建2座排水泵站,提高了區域排水能力;恢復農大明溝、宋家明溝水系,整治后三家子溝,消除排澇通道瓶頸,實現水系連通,擴展雨水自然調蓄空間。針對城區積水隱患位置,制定“一點一策”改造方案,實施地表行泄通道工程169處,實施了新發路省委汽修門前、鐵北二路與凱旋路交匯、惠工路新業街、青年路等21處積水隱患點治理工程。經統計,2023年汛期全市積水隱患點平均積水深度下降至20cm以下,平均積水時間小于0.5小時,沒有發生大面積積水情況,未出現城市“看海”現象。(長春市建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