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魚翔淺底”,廣州增江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廣州日報2025-01-03 17:27廣東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共39個案例入選,廣州市增城區增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及水網發達區域河湖生態廊道構建與修復的典范入選。
近年來,增城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不斷提升流域管理保護水平,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生態治水之路。

增江水清岸綠,白鷺飛舞。
三水統籌一體推進,多措并舉真改實改
增江,曾經也是水域治理“老大難”,存在不少問題。增城區多措并舉真改實改,不斷提升流域管理保護水平,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生態治水之路。
深化河湖長制,強化司法監督。印發實施《增城區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方案》《增城區湖長制實施方案》。2023年,區檢察院、區法院加入河長隊伍,強化治水司法監督,以法治思維助推提升河流生態治理水平。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萬人巡河”,利用“河涌眾采”,加快推動各級河長從“形式巡河”到“內容巡河”的轉變。
推行全覆蓋監測考核機制。增江干流設立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6個常規監測斷面;在81個河湖布設90個監測斷面,每月監測考核,促進河湖長制全面深入落實。先行先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通過分級分類精準施策,保障規劃區劃落實落地;堅持主體功能區戰略,同時立足全域保護、增江干流全線基本劃為水源保護區,為保護水生態環境提供了法規與規劃保障。

增江碧道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加強一級支流水環境治理。堅持問題導向、因河施策,制定“一涌一策”,通過控源+截污+清污分離+四洗+生態補水等多種手法,幫助支流恢復自凈能力。注重實效,加快提升生活污水處理效能。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投入超100億,污水管網由144.63公里提升到1477.34公里,建成區管網密度提升10倍以上,實現數量級增長。
生態修復,重現“魚翔淺底”。2020年,增江啟動流域內攔河壩重建工程,打通魚類洄游通道,進一步提升水生生物多樣性。開展增江河流濕地修復和改造,對河灘魚塘進行退出治理,塑造淺水灘涂地;建設水鳥生態廊道,合理布置種植各類招鳥植物,建設觀鳥設施、科普設施,為市民開展鳥類觀察和休閑活動提供平臺。綜合開展碧道建設。
以水生態保護促進產業升級。大力推動總部經濟、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優質項目落戶,促進增江沿岸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推行水環境生態振興。通過森林海廢棄礦坑綜合修復利用,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模式,推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包袱”向“美麗資源”轉化;依托增江畫廊,融合增城荔枝文化、正果畬族文化等,著力打造具有濃厚嶺南特色的增江旅游帶。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 穗環宣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俊杰 通訊員 穗環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