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nology

參與此次研討的嘉賓陣容強大,包括江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激,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萬年紅,蘇州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州排水公司董事長丁永偉,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董事長吳俊鋒,杭州市城鄉建設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梅竹松,寧波市環科院副院長/寧波環境科學學會會長劉中等業界精英。
01
突破創新,“抑溢”不凡
多元成果與前瞻探索并進
中持股份副總經理、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高志永主持會議,歡迎并介紹到場嘉賓。
中持股份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邵凱代表主辦方致辭,他強調,解決方案要獲行業認可、客戶接受,并惠及區域環境的長遠福祉,市場感知至關重要,希望專家們從需求側和政策層面等不同視角進行深入研討。
隨后,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新加坡PUB前首席專家、中持股份研發分公司總工藝師曹業始,中持股份副總工程師陳珺,江蘇傳山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華英豪,清華大學博士后余誠分別就溢流污染領域中的工作成果和國內外的相關技術進展進行了主題分享。

王凱軍:《溢流污染控制技術復盤》
在簡要分析我國水業需求變化與發展機遇進行分析后,簡明扼要介紹了聯合研究中心在溢流污染治理方面的幾項重點工作。首先,多次就溢流污染控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向國家、省部委和社會各界發出強烈呼吁,引發了廣泛關注與初步支持,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基礎。其次,建成溢流污染控制研究中試基地,為科研活動提供了實踐平臺,加速了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的進程。再者,相關技術的工程示范應用如同百花齊放,不僅在技術研發、設備革新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還在工程驗證、規模化復制及推廣上實現了實質性的落地,全方位展現了科技創新的強大驅動力與社會價值。
盡管已取得諸多成就,但面對溢流污染治理這一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仍有許多挑戰與問題亟待解決。
曹業始:《城市污水系統溢流的緣由和對策》
從城市污水系統的運行現狀出發,詳細介紹了污水稀釋倍數、污清比、峰值系數及污水集中收集率等核心指標對溢流污染治理成效的影響;借助于對多個國內外案例的對比分析,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廠處理能力是減少溢流污染的有效途徑。
陳珺:《美國合流污水溢流控制一瞥》
演講對美國合流污水溢流(CSO)控制的發展歷程、技術路線、政策措施等經驗和做法作了掃描介紹,并分享了典型成功案例。他指出,美國CSO控制經歷了從末端控制到源頭控制的轉變,通過一級處理、調蓄池建設及管網改造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溢流污染的發生頻率和對周邊地區的影響程度,這些經驗能夠為我國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余誠:《污水廠生物處理單元雨季擴能技術》
以美國CSO控制的一級處理技術和日本CSO控制的一級半處理技術對比,分析了污水廠二級處理在雨季超量污水處理中的關鍵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新的基于二級處理的解決方案,包括磁加載強化活性污泥技術、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及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等。她表示,這些技術能夠通過提高污泥沉降速度等手段有效提升污水廠在雨季的處理能力,目前已經在多個項目中順利實現工程化應用,反饋良好。
華英豪:《中持溢流污染技術研發和應用介紹》
分享了中持在溢流污染控制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應用實踐情況,具體包括多效澄清、生物吸附多效澄清及納米絮凝原位擴能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歷程、技術特點及應用場景等;同時,他還結合多個實際案例展示了這些技術在溢流污水處理中的優異表現和應用效果,有效彌補了傳統工藝的技術短板,為流域的協同治理實踐提供了更多創新思路。
02
從長計“溢”
共迎現實挑戰,共謀長遠發展
在研討階段,與會專家圍繞溢流污染治理的市場現狀、潛在需求、相關政策展開了深入分析和解讀,同時也就相關技術產品在當前市場推廣中面臨的實際挑戰以及在下一階段的研發方向等各方關注的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市場分析與政策解讀
專家們一致認為,隨著國家對水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雨季溢流污染控制市場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當前市場仍存在政策不完善、標準缺失等問題,制約了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因此,應向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尋求更多政策上的引導和支持,同時應借由更多元化的途徑,主動參與到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制定當中,進一步提升在專業領域的話語權,進而為技術產品的市場推廣和成效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 技術推廣中的實際挑戰
針對溢流污染的治理,行業雖已積累了一定的前沿技術成果,但在實際的推廣和應用中,仍面臨不少挑戰,這些挑戰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溢流污染控制任務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它涉及基礎設施改造、排水體系管控等多個方面,需要對多個部門和單位的需求進行動態協調以保障總體效益的最大化,但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上的差異往往會加劇協調上的難度;其次,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傳統水務業主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高,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意愿不足,這種現狀也制約了新技術在存量需求中的廣泛應用;此外,技術的經濟性和實用性水平也是限制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目前較嚴峻的競爭態勢下,市場各方對技術性價比的權衡呈現出了更高的敏感性,這對新技術的落地來說也不啻為一個巨大挑戰。
■ 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方向
針對以上問題,專家們紛紛給出了各自觀點并達成了如下共識:充分依托已有項目成果,從長期價值創造的層面持續加強新技術的宣講發聲和實踐引導,穩步提升行業和社會對新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同時以落地應用和市場推廣為目標,通過深挖區域現有和潛在治理需求確定技術創新的方向和核心研發力量的部署,并積極做好技術的定向整合以暢通成果轉化渠道,以此確保技術經濟性和實用性的持續提升。
■ 會議總結:動態審視,分步推進
會議尾聲,王凱軍教授表示,開放式、多維度、深聚焦的頭腦風暴,能夠幫助我們相對全面的洞察問題的不同側面,也是技術創新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問題保持長遠的、動態的審視,我們才有可能獲得相對透徹的理解,進而結合大趨勢對未來工作進行篩選、排序和分解,并為難點任務的推動和解決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



03
溢流治污,一流創新
環保產業未來轉型之大勢所趨
溢流污染治理,是環保產業升級階段的主流方向之一。3月,五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通知》特別提到“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清晰的傳達了國家對于該領域的重視與決心。
而此次匯集了業內資深專家的研討會也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會議的成功召開,不僅展示了現階段該領域的技術成果和應用實踐,同時,也為匯聚更多專家學者共同應對雨季溢流治污難題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交流合作平臺,以進一步驅動前沿技術的鏈接、市場需求的整合、跨領域資源的共享以及成功經驗的推廣。
未來,中持股份聯合各方力量將工作不斷引入深入,包括技術研發在內的多維度、高質量創新將為雨季溢流污染控制領域的長遠發展開拓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并為推動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貢獻出卓越的力量。
更多會議思想精華,請期待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