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水務系統距離資源回收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報告分為新加坡污水處理朝資源回收方向發展和國內的市政污水處理瓶頸兩個部分。
-
技術瓶頸:目前,國內城市污水處理存在低效率能量回收、高成本營養物去除和高污泥產量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我國廢水的高細無機懸浮固體濃度、低化學需氧量(COD)和碳氮比(C/N)導致的1。
-
政策支持: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如《節約用水條例》和《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等,但具體實施效果和執行力度仍有待觀察2。
-
市場潛力:智慧水務市場潛力巨大,鄉鎮污水處理成為藍海市場。然而,水務行業的集中度仍然不高,尚未形成標桿性的龍頭企業,行業并購與整合將加劇,以實現規模擴張和資源整合3。
-
國際經驗:國際水務專家提出了許多潛在解決方案,如根據我國廢水獨特的污水特性制定城市污水處理設計和運營綜合指南,以提高處理系統的效率和可持續性1。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原污水處理首席專家 曹業始
PUB污水處理:向資源回收方向發展
PUB(新加坡公共事業局)是新加坡環境部下屬的國家水管理機構,由于新加坡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和土地短缺的問題,而污水處理是PUB最大的能源消耗部門,PUB提出三項聚焦點:高效、充足和可持續的水資源和供水,能源自給和最少污泥量。
新加坡污水系統和污水回用:2000年-2025年
從下圖可以看出,目前在建的原定2025年建成的深隧計劃Ⅱ中有一座80萬噸/日的污水廠。新加坡現有城市污水的處理量為160萬噸/日,預計到2025年,污水處理能力約為200萬噸/日。
設計著眼于將盡可能多的市政污水經過雙膜系統處理后,轉化為飲用級新生水,大部分供應電子工業用水。新生水有單獨輸送管道,因其水質優于飲用水,受到工業界歡迎,現價格已高于飲用水。大規模的飲用水級回用成為新加坡污水處理資源回收的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