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1月12日 王啟榮)
(六)錨定城市品質,緊抓功能完善不放松。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探索推進皖北新型城鎮化品質提升潛力釋放先行區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
一是打造配套完善的宜居城市。聚焦宜居宜業“大宿城”建設,構建“一主四星、一軸兩翼”城鎮發展格局,統籌開發運糧河等片區,實施城鄉建設重點工程269項、年度投資400億元左右。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2個,改造老舊小區26個,建成棚改安置房8000套。實施綜合交通發展能級提升行動,完善交通路網結構,序時推進淮宿蚌、阜淮城際鐵路建設,提速建設西站片區產業大道西延等工程,實施G237碭豐路、S224靈房路等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工程,高質量建設新一輪“四好農村路”,暢通城市“微循環”。接續推進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建設。加強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二是打造治理高效的韌性城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建設老城區防汛排澇改造工程,統籌地下綜合管廊管線新建改造,實施主城區污水管網整治攻堅行動。完善“城市大腦”生態體系,推進6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全市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等載體作用。促進埇橋區省級智慧社區聯系點建設。推動文旅設施、公共場所停車位等“一鍵預約”全覆蓋。
三是打造樂享生活的文明城市。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健全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垃圾運輸等城市管理標準體系,鞏固提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成效。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維護,建設停車場3個、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1685個。持續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推進全域文明創建,抓好背街小巷等綜合治理,支持泗縣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開工建設新汴河·微度假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加快推進大運河·1956文創園等項目,促進市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項目全線投運。因地制宜推進歷史建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七)錨定鄉村振興,緊抓“三農”共進不放松。聚力建設農業強市,接續實施“六大行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一是培育現代農業新業態。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助力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07萬畝。深入實施打造“噸半田”行動,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31.7萬畝。扎實開展省市縣三級指揮田、精耕細作示范點創建,深化單產提升工程。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主攻“5+4”產業集群建設,拓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畜牧業,繼續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在杭州等地舉辦第三屆宿州高端綠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會,新增產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2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增至370家。有序籌備第四次全國農業普查。
二是塑造和美鄉村新面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社保、公共文化等服務向農村覆蓋,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12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打造30個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聚焦“五清一改”,實施“千村清千塘”行動,改造4.2萬戶農村衛生廁所。續建碭山縣、蕭縣、埇橋區、泗縣等4處地表水廠,完成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建設。繁榮鄉村文化,持續推進移風易俗。
三是拓展農民致富新渠道。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300萬畝。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鞏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效,高質量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工作。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分層分類幫扶制度,持續強化產業就業開發式幫扶和兜底性保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提升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效能,進一步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
(八)錨定生態環保,緊抓綠色轉型不放松。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是狠抓污染防治。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五控”措施,綜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加強揚塵、餐飲油煙、煙花爆竹等管控,嚴格散亂污企業整治,持續提升空氣質量優良率。系統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促進國考斷面穩定達標。鞏固提升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區域循環再生水利用試點成果,強化鎮村污水處理廠站運維管護,全面消除較大面積城鄉黑臭水體。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嚴厲打擊跨省傾倒危廢行為。補齊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短板。系統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質量提升行動。
二是狠抓生態修復。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強化河湖長制,積極創建幸福河湖。加速建設包澮河治理、奎濉河綜合治理、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區等工程,推動病險涵閘除險加固。全面加強濕地保護修復。不斷深化林長制改革,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扎實推進139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4個采煤沉陷區治理。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以用定治”模式,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三是狠抓節能降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開展循環發展引領行動,大力推行綠色制造。嚴控新增“兩高”項目,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實施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行動,持續鞏固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果。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支持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產業,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發展。
(九)錨定民生保障,緊抓提質增效不放松。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努力將群眾“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
一是辦好民生實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用好穩崗返還、稅費減免、就業補貼等政策,多渠道促進就業。大力開展“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加大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力度,城鎮新增就業超2.5萬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23所,新增學位5150個。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持續推進中職“雙優計劃”、高職“雙高計劃”,加快培育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縣域產教融合體。繼續支持宿州學院創建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新增老年學校學習人數6.8萬人。推進發展銀發經濟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三年行動,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9家,建設農村幸福院82家。落實促進生育政策。
二是做好公共服務。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倒計時籌備省“十六運”,加快建成市奧體中心等項目,確保年內運行、符合賽事要求。扎實推進愛國衛生運動,高質高效建設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腫瘤醫院等項目,推進市第四人民醫院建成運營,促進國家級安寧療護試點、省級緊密型醫聯體示范建設。
三是抓好社會保障。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扎實推進全民參保計劃,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和低收入人口醫療救助政策,推進集采藥品進藥店省級試點建設,做好DIP國家平臺落地應用。推進社保提質擴面,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改進殘疾人保障和公共服務,統籌做好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留守婦女兒童老人關愛等工作。
(十)錨定平安和諧,緊抓社會穩定不放松。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改革、發展和安全的整體平衡、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一是全方位保障公共安全。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開展重大事故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推動“無水小區”動態清零。強化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防御應對,完善防汛抗旱工作機制,健全應急指揮調度、預案管理體系,補齊基層災害防范應對短板。穩妥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全面開展“464”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化機動車等重點檢驗檢測領域綜合治理。加強預制菜等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推進醫療機構“規范藥房(庫)”建設,嚴守藥械化質量安全底線。實施住宅老舊電梯維修改造更新專項行動,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打造宿州“平安城市”新品牌。
二是全領域防范化解風險。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有效防范地方債務風險。探索建立金融風險“早糾機制”,嚴格防范、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進一步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賣舊買新”、階段性購房補貼等政策,對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城市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有效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打好商品住房項目保交房攻堅戰。深入開展治理欠薪專項行動。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嚴防發生極端案件。
三是全維度優化社會治理。協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扎實推動矛盾糾紛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完善“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機制,推廣“六尺巷工作法”,持續擦亮“宿紛速調”品牌。穩妥做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動國防動員高質量發展。做實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和雙擁工作,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扎實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科普、老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一年,市政府將以銳意改革的決心、鍥而不舍的韌勁,不斷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切實當好改革發展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一是忠心向黨,強化政治引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讓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成為行動自覺。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鞏固為實現強國建設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是傾心服務,強化以民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群眾發展需求、首創精神和實踐經驗,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完善“四個服務”工作機制,時刻記掛群眾安危冷暖,著力解決基層急難愁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盡心履職,強化實干篤行。運用市場邏輯、平臺思維、資本力量謀事干事,針對需求不足、發展障礙、產業瓶頸、企業關切、重點領域風險隱患等問題,提升思想方法、改進工作辦法、創新路數打法。努力跳起來摘桃子,推動更多工作實現并跑領跑、創先爭優。大興調查研究,做到身入群眾、心至基層,雙腳沾泥、詳察民情。扛責上肩,率先垂范,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練就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
四是決心正風,強化基層減負。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實施細則要求,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堅決反對熱衷于對上表現、不對下負責、不考慮實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一體推進精文簡會,壓減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讓百姓過好日子。
五是精心善政,強化依法合規。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縱深推進府院府檢聯動,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堅持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意見,認真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拓展政民互動渠道,持續打造陽光政務、透明政府。
六是正心修身,強化廉政建設。全面壓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履行“一崗雙責”。認真貫徹執行黨章黨規和《準則》《條例》,堅持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化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和腐敗懲治,持續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倡行新時代廉潔文化,厚植尚廉根基,涵養清廉政風。
各位代表!破難奮進,唯有眾志成城;開新圖強,更需同舟共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堅強領導下,干字當頭、奮發有為,唯實唯勤、善作善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宿州建設新篇章!
責任編輯: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