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彭永臻院士來校作精彩報告
11月30日下午3點,應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彭永臻教授在重慶大學B區第三教學樓四樓多媒體會議室作了題為《污水短程反硝化-厭氧氨氧化脫氮技術》的學術報告,本次學術報告由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李百戰院長和何強副院長主持。
彭永臻院士對其所在院系及其研究團隊進行了相關簡要的介紹,他以污水中氮循環路徑為主線,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其正在開展的前沿研究——污水短程反硝化-厭氧氨氧化脫氮技術,通過對短程反硝化菌的富集,實現污水中高濃度硝酸鹽向亞硝酸鹽的轉化,從而為厭氧氨氧化的進行提供了可利用的底物,為含高濃度硝酸鹽的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協同處理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彭永臻院士指出,我國各地更面臨著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壓力,提標改造的關鍵在于污水中氮的控制,近年來厭氧氨氧化技術的發展,為高氨氮廢水的處理提供了有效途徑,但該技術仍需要發展和成熟,通過發展短程反硝化技術,可利用含高濃度硝酸鹽廢水,為厭氧氨氧化提供生長底物,提高脫氮效率并進一步降低運行能耗,該技術值得深度的研究和發展。
在提問環節中,同學們通過思想和學術兩個方面向彭永臻院士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彭永臻院士對同學們的思辨精神表示了贊賞,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鼓勵同學們在學習中要開放思想,放開眼界,同時也要敢于質疑,大膽設想。
彭永臻院士的報告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為大家上了生動精彩的一課,使全體師生對基于厭氧氨氧化廢水脫氮技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具有很強的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