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省級典型案例!資陽安岳水環境治出新路徑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
安岳縣地處沱、涪兩江分水嶺,境內主要有姚市河、龍臺河、大清流河、大濛溪河、小濛溪河、小清流河、高升河等河流。從前,由于流域治理點多面廣,流域一體治理機制不健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缺乏整體統籌,協調溝通不暢,治理整體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水環境質量改善一直是安岳的“老大難”問題。
![]() |
龍臺河白飛社區段鳥瞰圖(安岳縣龍臺鎮供圖) |
如今,漫步在安岳縣書房壩水庫堤壩,青山環繞,偶有白鷺駐足梳洗羽毛,碧波蕩漾出一幅好山好水生態畫卷。
據悉,安岳縣書房壩水庫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集雨面積135.74平方公里,為不完全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673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為5440萬立方米。目前,已初步實現水庫安瀾、生態、景美的發展目標。
![]() |
水質鞏固提升作戰圖(安岳縣河長辦供圖) |
2025年2月4日,安岳縣書房壩水庫納入四川省河湖長制省級典型案例。
水利建設,功在當下,利在千秋。書房壩水庫的“出圈”,僅是資陽市安岳縣推動水利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小小縮影。
龍臺河,屬涪江右岸二級支流,發源于沱江與涪江分水嶺的安岳縣協和鎮楠木村凌家溝,在安岳縣龍臺鎮白水社區出境流入重慶市潼南區,縣內河道長64千米,流域面積662.29平方公里。
“龍臺河水環境治理曾經讓我們好一陣頭疼。”安岳縣河長辦負責人康永向筆者介紹道。早些年,龍臺河流域內生活垃圾及污水處理設施不健全、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場鎮生活污水直排、農藥化肥拋施撒施等污染源突出,加之沿途各鄉鎮對水環境治理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導致水質長期不穩定。
為系統謀劃龍臺河綜合治理方案,安岳縣總河長辦多次組織專題研究,制發了《安岳縣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龍臺鎮水環境治理工作方案》《強化龍臺河流域河湖長制履職盡責實施意見》《龍臺河流域河湖“四亂”問題整治長效機制》等制度。為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龍臺河縣級河長積極探索總結出了“一圖兩單三機制”的有效做法。
何為“一圖兩單三機制”?
一圖:一張龍臺河流域河湖長制(水環境治理)作戰圖,龍臺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開啟“掛圖作戰”模式,工作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確、重點更突出。
兩單:一張細化問題清單、一張細化任務清單,全面聚焦龍臺河流域水環境治理短板,以重點突破帶動流域整體河湖治理能力提升。
三機制:建立水質預警機制、工作清單調度機制、現場督查機制,為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龍臺河流域環保基礎設施不斷健全,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龍臺河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已連續3年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2024年1月、2月兩河國控考核斷面水質突破地表水Ⅱ類標準,全年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加強水污染環境整治,提升水環境質量,讓人民喝上干凈水,看見清澈水,是安岳縣持之以恒的奮斗目標。安岳縣積極探索河湖長制成效方法,將責任壓實、將措施理細、將效益算準、將機制建明,2024年以來,安岳縣內7個國省考核斷面流域“行政河長+技術河長”全覆蓋,年均水質達標率100%,全縣443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達到80%。(供稿:安岳縣融媒體中心 易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