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紅”點燃“生態綠”引擎——貴陽市花溪區表面處理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正式進入試運行
天眼新聞2025-03-19 11:23
3月18日,在貴陽市花溪區表面處理產業園,隨著最后一組水質數據達標,由貴陽花溪南部表處基地投資有限公司承建的園區污水處理廠順利通過生產調試,并達到排放標準,較原計劃提前60天實現穩定運行,標志著表處理園區污水處理廠正式邁入實戰階段。
24小時攻堅紀實
調試關鍵期,貴陽花溪南部表處基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表處理公司)黨支部組成“黨員突擊隊”在0℃環境中堅守2天,完成90噸污泥拉運接種工作,比常規速度快40%。在6大工藝系統,上百個節點上實行“黨員責任區+技術專班”雙軌制,讓黨旗在每一寸工藝管線上飄揚。通過精準調控,好氧段DO濃度(穩定<4mg/L),曝氣能耗降低33%,相當于每天省電600度。

數字里的綠色密碼
這場“百日攻堅”不僅是時間的賽跑,更是技術的突圍。憑借精湛的技術和高效的團隊協作,表處理公司將原本預計180天的調試周期縮短至120天。最終檢測數據顯示,污水處理廠的化學需氧量(COD)去除率達到了92%,沉淀池出水氨氮穩定在1.0mg/L以下,重金屬指標更是優于《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表2限值。

通過優化含銅廢水處理線加藥工藝,液堿用量從300L/h降至150L/h;創新污泥馴化方案,減少葡萄糖碳源投加0.0893噸/天,日節約成本446.5元;工藝管道優化,減少了反滲透(RO)膜的維護和保養流程,節約了相應設備的能耗,每噸水能耗費用直降13.15元。據測算,每年可節約成本超47萬元。
從“治水”到“造血”
站在中控室大屏前,污水處理廠負責人進行數智園區工業自控系統演示:“當銅離子濃度超過0.5mg/L,系統會自動觸發三級響應。”“我們不僅要做污水處理廠,更要建產業生態園。”目前,表處理公司正在推進“國軍標體系認證”及“實驗室雙C認證”,計劃將該廠打造成西南表面處理行業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中心”新高地。

60天的加速度,黨員突擊隊的堅守;47萬元的成本節約,是1項技術創新的生態轉化。當花溪河的晨霧漫過廠區的管廊,這座日處理6000噸的“工業腎臟”正以“黨建紅+生態綠”的成色,書寫西南表面處理產業的綠色未來。
袁婭婷
編輯 羅昌
二審 李中迪
三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