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近日,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能環境”,603588.SH)2024年年報出爐。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37.04%,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2億元,同比減少4.5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24億元,同比大幅縮水26.79%,凈利潤連續三年負增長。與此同時,應收賬款攀升至21.73億元,同比增長19.53%,占歸母凈利潤比例高達451.06%。
針對業績表現和應收賬款等問題,高能環境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利潤下滑主要系環保工程板塊受國家投入的影響,利潤同比大幅度下滑,以及報告期內對貴州宏達及其他并購子公司的商譽計提減值所致。應收款雖然有所增長,但絕對金額與收入相比占比較小,且整體風險可控,公司依據相關會計準則要求進行計提,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對應收款的催收力度,力爭控制整體應收款規模。
凈利潤連年下滑
作為環保行業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高能環境主營業務涵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處理、環境修復三大板塊。其中,固廢危廢業務已形成“回收—加工—新能源材料衍生”的閉環鏈條;生活垃圾處理實現從分類到焚燒發電的全流程覆蓋;環境修復領域則憑借土壤及地下水治理技術,處于行業第一梯隊。此外,公司還在布局新能源材料循環業務,試圖構建多元增長極。
環保行業作為政策導向型產業,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吸引了大量資本和企業涌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在此背景下,高能環境凈利潤已連續三年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高能環境營業收入分別為87.74億元、105.80億元、1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92億元、5.05億元、4.82億元。
中研普華研究員袁美靜向記者表示,環保工程板塊受政策影響顯著。高能環境環保工程板塊收入為16.33億元,同比下降34.26%,毛利率降至12.89%。該板塊受國家投入減少的影響,利潤同比大幅度下滑。隨著公司整體戰略轉型實施,工程類業務在整體業務中占比逐步下降。
“成本控制壓力大,公司毛利率為14.43%,同比下降20.82%,凈利率為3.74%,同比下降22.09%。在資源化板塊收入增加的同時,營業成本也相應增加,導致利潤率有所下降,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面臨一定壓力。”袁美靜指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環保企業為了獲取項目,往往不得不降低報價,從而導致整體毛利率水平被拉低。例如在一些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危廢處置項目招投標中,由于眾多企業激烈角逐,報價一降再降,使得項目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此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漲也對企業利潤空間造成擠壓。以危廢資源化利用業務為例,處理危廢所需的化學藥劑、設備零部件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隨著環保行業人才競爭加劇,人工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進一步侵蝕了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高能環境在2018年收購了貴州宏達70.91%股權。然而,接管后核查發現,貴州宏達原法定代表人等未如實披露實際歷史經營狀況和財務數據,構成違約。
由于歷史包袱較重,貴州宏達仍未走出經營困境,未完成業績承諾。經評估,2024年貴州宏達形成的商譽發生了減值0.61億元。除貴州宏達外,高能環境還對滕州高能、正弦波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
截至2024年年末,高能環境商譽值達到5.69億元,自2018年起至2024年,高能環境商譽值一直超過5億元。商譽減值直接沖減了高能環境的利潤,成為凈利潤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對多重挑戰,袁美靜建議,高能環境應加快在金屬資源化領域的項目建設,提升產能負荷和稀貴金屬回收能力;在非金屬資源化領域增加回收品種,拓展海外原料市場,以保持該板塊的增長。同時,公司應繼續深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運用AI技術提升運營效率,增強盈利能力,該板塊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此外,袁美靜強調,高能環境還應調整環保工程業務方向,降低項目實施和回款風險,提升綜合環保服務能力。雖然短期內環保工程板塊仍面臨壓力,但隨著業務結構的優化,長期來看將有助于公司整體業務的穩定發展。在環保行業技術創新是重要驅動力,加大研發投入有助于公司提升技術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應收賬款水漲船高
隨著高能環境業務的不斷擴張,公司所承接的項目數量增多,項目規模越來越大,這也使得應收賬款的基數相應增加。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高能環境的應收賬款為21.73億元,較2023年18.18億元同比增長19.53%。值得關注的是,應收賬款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高達451.06%。
高能環境所從事的環保行業項目,往往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密不可分。包括生活垃圾處理、環境修復等項目,其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賴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項目工程款等。
針對應收賬款上升的問題,袁美靜表示,在PPP模式下,地方債務壓力導致企業應收賬款積壓,影響現金流。環保項目公益性強、營利性弱,依賴政府資金。一旦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下降和項目結算周期變長,就可能會減緩資金回籠的速度。
高能環境方面向記者表示,應收款雖然有所增長,但絕對金額與收入相比占比較小,且整體風險可控,公司依據相關會計準則要求進行計提,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對應收款的催收力度,力爭控制整體應收款規模。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應收賬款,袁美靜建議企業從多個方面入手。在信用管理方面,項目承接前全面調查客戶的財務、經營、信用等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合理設定信用額度與期限。項目執行過程中,應跟蹤客戶的經營變化,適時調整信用政策。在合同管理方面,應細化合同中付款方式、時間及違約罰則,確保項目依規推進,保障質量進度,并及時溝通避免糾紛。在催收機制方面,應依據賬齡、金額、客戶信用等因素定制催收計劃,并落實責任人。采用電話、郵件、上門、發函等方式進行催收,必要時可考慮采取法律途徑以維護企業權益。
(編輯:董曙光 審核:吳可仲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