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基本信息
-
立項與進展
-
項目編號為727788,于2025年3月31日更新至當前版本,當前階段為立項,建設性質為新建,資金來源為自籌,具體投資金額未公開1。
-
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3萬噸,但近期規模、開工時間及詳細進展描述需通過會員權限查看1。
-
-
建設內容
項目包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主要目標為收集和處理區域內的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減少直排對水體的污染。具體建設內容可能涵蓋:-
污水處理廠:采用主流污水處理工藝(如活性污泥法、MBR膜技術等),確保出水水質達標(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14。
-
配套管網:新建或改造污水收集管網,推進雨污分流,提升污水收集率15。
-
二、項目背景與必要性
-
政策與需求驅動
-
山東省近年來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尤其是縣域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工程。類似項目如聊城市莘縣第三污水處理廠(2023年PPP項目,投資6.68億元)和蚌埠市第五污水處理廠(2023年新建,投資4.99億元)均通過招標或合作模式實施,凸顯地方對污水處理能力的迫切需求1115。
-
費縣作為臨沂市轄區,需應對城市化進程中污水量增長及環保考核壓力,新建污水處理廠是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關鍵舉措14。
-
-
技術參考與可行性
-
可行性研究通常包括水量水質預測、工藝方案比選、環境影響分析等內容。例如,山東某縣同類項目(2013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曾詳細論證污水處理工藝、管網布局及投資估算,為費縣項目提供技術借鑒614。
-
配套管網建設可能涉及25公里以上管道及泵站設施,需結合地形與既有市政規劃優化設計15。
-
三、潛在挑戰與實施方向
-
資金與運營模式
-
自籌資金模式下,項目可能面臨融資壓力,可參考PPP模式(如莘縣項目引入光大水務)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降低政府財政負擔11。
-
需明確污水處理費定價機制,確保項目長期運營的財務可持續性14。
-
-
技術與環境協調
-
需根據進水水質(如工業廢水占比)選擇適配工藝,避免因水質波動影響處理效果14。
-
配套管網建設可能涉及征地與居民協調,需提前規劃補償方案,減少施工阻力14。
-
-
政策協同與生態效益
-
項目需與《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銜接,強化污水資源化利用(如中水回用),助力區域水資源循環利用14。
-
通過減少污染物入河,可改善流域水質,支持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目標15。
-
四、類似項目經驗參考
-
山東聊城莘縣項目
-
采用PPP模式,總投資6.68億元,包含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中標方光大水務負責設計、施工及運營,污水處理費單價為5.26元/噸11。
-
啟示:費縣可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引入專業環保企業提升效率。
-
-
安徽蚌埠第五污水處理廠
-
新建5萬噸/日規模,配套25公里管網及泵站,采用EPC總承包模式,涵蓋勘察、設計、施工全流程15。
-
啟示:EPC模式可縮短建設周期,需注重設計優化與施工協同。
-
五、未來展望
-
建設周期:參考同類項目(如2018年河南項目設計招標至施工約1年),預計費縣項目若進展順利,或于2026年投入運營13。
-
效益預期:項目建成后,可顯著提升費縣污水處理能力,改善區域水環境,助力生態縣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