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日行一萬步
——滇中引水石鼓水源工程地下泵房“巡視”日記

滇中引水石鼓水源工程,作為滇中引水工程兩大主體工程之一,其地下泵房系統錯綜復雜,涵蓋了進水流道、六大洞室、出水流道及交通洞、通風洞、電纜洞等輔助隧洞。
在地下泵房內,有這樣一群人,頭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用腳步丈量著每條支洞,用責任守護著每個細節,用行動詮釋“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精神。
杜寧檢查技術供水系統管路焊縫。
項目負責人:統籌與擔當
上午八點,滇中引水石鼓項目部被薄霧籠罩,泵站機電安裝項目負責人杜寧就已經踏上了地下泵房“巡視之路”。
“今天主變室的變壓器運輸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這是主變壓器安裝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一步。”杜寧邊查看施工圖紙,邊向身邊的電氣隊隊長薛師傅囑咐。他步履匆匆,直抵主變室。那里,一臺臺龐大的變壓器正靜待精準就位。他仔細檢查吊裝設備的運行情況,詢問操作人員的資質和經驗,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
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進水檢修閥室。穿過狹窄的通道,帶班班長楊師傅正帶著團隊熱火朝天地進行蝶閥安裝。簡短交談后,杜寧迅速掌握了工作進度、后續安排,以及一線職工需求和困難,以便及時協調解決。
在主泵房,12臺泵組總裝、輔機管路安裝、工作球閥安裝等工作同步展開。杜寧逐一細查施工進度,與設計、技術部門和現場負責人討論優化方案。他深知,地下工程的復雜性要求每一個細節都必須精益求精。
出水檢修閥室和出水隧洞的施工現場也不容忽視。作為“焊接大師”,杜寧對焊接質量的檢查游刃有余。他時而用隨身攜帶的工具敲打焊縫,仔細檢查,確保焊接質量和防腐措施到位。
從主變洞走到進水檢修閥室、出水檢修閥室,再輾轉到主泵房蝸殼層、水泵層、母線層、運行層,最終抵達GIS開關站。杜寧低頭瞥了一眼手表,已是11時49分,步數已達17056步。
盡管腳步疲憊,但他內心無比堅定。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對每位施工人員生命安全負責,對整個工程質量負責。
專職安全員:守護與堅守
“穿透式安全監管要求是什么?”現場辦公室內,專職安全員小粟正對現場管理員小羅進行“靈魂拷問”。
施工現場,專職安全員是守護安全的“哨兵”。他們的工作看似平凡,卻至關重要。每天,他們都要對各個作業面進行細致入微地檢查,確保每一個施工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
主泵房是專職安全員的重點關注區域。泵組安裝、輔機管路安裝、工作球閥安裝等工作同步展開,施工人員眾多,交叉作業頻繁。變壓器的運輸和泵組轉子、定子等大型設備的吊裝,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小粟仔細檢查了吊裝設備的運行情況,確保設備的制動系統和限位裝置正常工作,并查看特種作業人員的證件,確認其資質完備。同時,他還不厭其煩地提醒施工人員注意安全,佩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帶。
進水檢修閥室的工作蝶閥安裝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小粟仔細檢查臨時施工用電是否規范,電線是否老化、破損,是否存在私拉亂接的情況。他查看了高處作業平臺的搭建情況,確保平臺的腳手架牢固可靠,防護欄桿齊全,安全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如安全網是否安裝到位,安全標識是否清晰醒目。
在封閉區域作業時,小粟更是嚴守關卡。他認真翻閱作業登記情況,確保每位進入封閉區域的人員都經過嚴格的登記和安全交底;檢查封閉區域的通風情況,確保空氣質量符合安全標準。
一整天下來,小粟微信步數已達28150步,穩居微信步數排行榜首位。雖腳步沉重,但心中充滿了責任和使命。
新聞通訊員:記錄與傳播
“趙師傅,看鏡頭!”
在地下泵房,新聞通訊員是工程建設的記錄者、宣傳者。他們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工程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將施工現場的點滴傳遞給外界。他們的工作不僅為工程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工程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每天清晨,新聞通訊員小李帶著相機和筆記本,跟隨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員的腳步,深入地下泵房現場。用鏡頭捕捉主變室變壓器倒運、泵組大件吊裝、輔機管路安裝、工作球閥及蝶閥安裝等工程進展的重要時刻,用文字描繪施工人員的勞作現場,刻畫展示老師傅們在狹窄空間內的精湛技藝。
在記錄施工現場的同時,小李用心去感受每一個施工環節的艱辛,積極傳播工程的先進經驗和優秀事跡。她用鏡頭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通過新聞報道、宣傳視頻等形式,將地下工程的建設成果真實、生動地呈現給社會大眾。
地下泵房機電施工作業面一圈走完,小李相機顯示已拍攝照片347張,視頻23個。手機上顯示已走14395步,盡管身體已感疲憊,但小李的眼神中卻閃爍著興奮與滿足。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杜寧望著洞口對面的山巒,語氣堅定。小粟和小李也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12臺泵組總裝工作如火如荼進行著,屬于機電人的安裝故事還在繼續,而這一切,都未完待續……(李文秀 文/圖)
來源:中國水電十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