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成兩會關注熱詞 代表委員建言行業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5-03-09 10:30:00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夏治斌 石英婧
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記者注意到,上述政府工作任務具體工作包括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綠色能源、綠色出行等都是實現綠色低碳目標的重要手段。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議題紛紛建言獻策,包括汽車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綠色甲醇等。
比如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聚焦汽車材料的選擇與應用和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則提出鼓勵電動輕便摩托車發展,滿足多樣化綠色出行需求的建議。
以汽車材料為例,姚佐平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轉型關鍵期,汽車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直接關系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然而鋁材、竹材等輕量化低碳材料在整車中應用比例仍很低,其中鋁材約20%、竹材仍在小規模試驗應用階段。
市場顯現三個結構性挑戰
眾所周知,國內新能源汽車近些年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
姚佐平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三個歷史性突破”,包括2024年產銷突破1000萬輛,市場滲透率突破40%,出口量突破200萬輛。“在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需認識到三個戰略維度的平衡要求:其一,新能源汽車相關扶持政策到期后,需要持續保持市場增長動能;其二,要實現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5%的降碳目標;其三,要兼顧廣大人民最基本的綠色出行需求。這三個維度共同指向政策工具需要更精準的靶向調節。”
此外,姚佐平稱,隨著產業升級,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顯現三個結構性挑戰:一是高端車型享受同等政策優惠但邊際拉動效應遞減;二是縣鄉新能源滲透率(28%)顯著低于城市(45%);三是微小型車占比從2020年35%降至2024年19%,戰略潛能未得到有效釋放。
記者了解到,為了均衡區域市場發展不平衡、支撐“雙碳”目標達成并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綠色出行需求,姚佐平建議,要優化購置稅減免政策導向,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車持續開展技術創新;持續完善農村新能源汽車用車生態;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保險及以舊換新等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獻策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發展外,姚佐平還結合廣西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就汽車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給出相關的建議。姚佐平指出,廣西在鋁、竹等輕量化、低碳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布局、東盟外貿等方面,具備獨特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
在姚佐平看來,充分發揮廣西資源和區位優勢,通過“以鋁代銅”降本減重、“以竹代塑”低碳賦能,對推進我國汽車產業電智化轉型,構建面向東盟的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從必要性來看,他認為,(這可以)滿足汽車工業輕量化需求,推動能效提升。
為此,姚佐平給出建議,要打造“鋁—竹”雙鏈協同研發平臺,加快技術創新;基于規模優勢建設廣西泛鋁件先進制造基地,輻射西南地區及東盟基地,提升鋁制品深加工附加值;強化政策引導、整合鏈條資源,完善配套體系;推動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標準互認互通。
建言多樣化綠色出行
除四輪外,兩輪綠色出行也受到關注。張天任指出,隨著城市交通壓力的日益增大和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公眾對于綠色出行的需求與期待也在不斷增長和變化。電動輕便摩托車(以下簡稱“電輕摩”)作為一種綠色、便捷、靈活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青睞。
綠色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張天任指出,大力發展電輕摩,將對完善城市零碳交通體系建設、提高市民綠色出行便利性、拉動消費促增長等具有積極推動作用。“電輕摩因車速和重量的優勢,相較電動自行車,其在城市通勤、即時配送等方面具有更廣闊的需求空間和消費潛力,發展電輕摩將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經濟活力,帶動家庭收入提升與消費升級,成為穩就業、促增收的有力杠桿。”
大力發展電輕摩還可增加出行選擇,緩解交通壓力,成為零碳城市建設新支撐。張天任稱,一方面電輕摩可以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靈活的出行方式,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另一方面電輕摩的“綠色”屬性,可以減少碳排放,為城市空氣質量和環境改善做出積極貢獻。
除此之外,張天任還指出,電輕摩的發展將為傳統摩托車行業綠色轉型按下“加速鍵”,推動產業向著電動化、智能化、品牌化等方向轉型升級,這也有助于國產電輕摩出口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張天任表示,雖然發展電輕摩在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交通出行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但調研發現,其進一步發展仍面臨著巨大挑戰。這其中包括政策長期從嚴,管理存在“一刀切”;車主素質不一,交通違法行為增加安全隱患;非法改裝屢禁不絕等。
對于電輕摩行業發展存在的上述問題,張天任也提出相應的建議。他建議,要放寬上牌限制,提高電輕摩上牌效率;推廣考證制度,簡化電輕摩考證流程;完善相關法規,提升電輕摩管理精度;優化城市道路,明確電輕摩行駛權責;加快配套建設,推動電輕摩示范引領。
以電輕摩的上牌限制為例,張天任建議,要簡化電輕摩的上牌流程,降低上牌費用;以社區為單位設置電輕摩便民上牌點,提高上牌效率,方便更多市民選擇電輕摩作為出行工具。
綠色能源推動低碳轉型
除了綠色出行外,代表委員也將視角聚焦到綠色能源上,這其中包括綠色甲醇和氫能產業的發展。在李書?磥恚罅Πl展可再生能源是縱深推進能源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舉措。我國每年(焦化廠、水泥廠、鋼鐵廠、煤化工、發電廠等)排放二氧化碳約80億噸,如這些高濃度二氧化碳中的十分之一利用合成綠色甲醇,可制備綠色甲醇約6億噸,折算成品油2.7億噸(熱值比2.2左右),既能消納工業碳排放,也可以消納大量的風光電,綠色甲醇規;瘧糜谏逃密嚕鉀Q了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也可以快速解決商用車減碳難問題。
李書福希望能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甲醇和甲醇加注站國家標準,支持工業捕集CO2和氫氣制取甲醇產業規;l展,指導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實現綠色甲醇的生態價值。
記者了解到,吉利集團已經在甲醇領域耕耘20年,并已經實現了醇氫電動汽車從小批量試點運行到大規模推廣應用的跨越,已投入運營近4萬臺,累計行駛里程超200億公里。
對于氫能,張天任稱,氫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同其他新興產業一樣,存在著一些共性的發展問題,也存在一些特殊的產業屬性問題。
記者了解到,氫能產業當下存在的共性和特殊的產業屬性問題,包括缺少專職機構,沒有形成政策合力,確保戰略實施的穩定性;標準法規滯后,各地方執行標準不同;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示范應用,購置成本、使用成本及售后成本較高,仍需政策扶持;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的國產化水平仍然不高;氫能產業生態涉及多個行業及領域,產業協同機制仍需完善。
張天任建議,要統籌氫能發展戰略;優化行業標準法規;創新政策支持形式;加強技術扶持力度;完善產業協同機制。以產業協同機制為例,張天任建議,要建立合理、科學的項目實施目標以及經濟效益示范評價模型,開發式地鼓勵市場主體強強聯合(制儲運加用),在資源稟賦地區進行示范,并配套合理的補貼比例,來實現具有特色應用場景的氫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