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鎮污水處理是建設美麗中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舉措。宿遷市圍繞污水產生、轉輸、處理全過程,聚焦源頭、管網、處理廠各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系統綜合施策。根據近期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2024年江蘇省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宿遷市“公眾對污水集中處理情況的滿意率”82.1%,位列全省第五。
聚焦源頭收集管控,推動污水應收盡收。一是突出雨污分流改造。印發《宿遷市中心城區雨污分流改造三年行動方案》,按照“用地紅線內管網排查改造由其行業管理部門牽頭”的原則,組織生態環境、機關事務、衛生健康、教育等相關部門分年度壓茬推進分流改造,已累計完成各類學校、醫院、單位庭院等雨污分流改造項目105個,總投資10.35億元。二是突出達標區建設。成立提質增效專項工作組,大力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建成提質增效達標區162.3平方公里,累計整治“小散亂”排水戶2000余個,提前完成2025年60%的目標任務。三是突出污染源頭減排。以入選國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為契機,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要求貫穿城市建設全過程,因地制宜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總量的匯集,海綿城市達標區占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比例為51.3%,2024年順利通過國家海綿城市試點驗收。
聚焦過程輸送網絡,消除收集管網空白。一是強化管網建設。緊扣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污水管網建設,不斷提高管網覆蓋密度,出臺《宿遷市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技術規定(試行)》,進一步明確管道的材質、管徑等相關標準,確保新建管道的質量。近三年累計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網270公里。二是強化管網修復。按照《江蘇省城鎮排水管網排查評估技術導則》,分年度、分片區開展管網檢測,中心城區2000公里管網基本實現檢測全覆蓋,針對管網破損、穿刺、入滲等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動態清零機制。三是強化廠網一體化管理。按照“管廠必管網”原則,因地制宜推進廠網一體化管理。市管區、宿城新區、老城區涉水設施已分期分批移交給項目公司進行統一運維管理,宿豫區管網、廠站也已全部移交區水務集團管理。參照上海、揚州等廠網一體化改革模式,進一步深化中心城區排水管理體制改革。
聚焦終端處理能力,提升安全運行水平。一是加快污水處理廠站建設。按照“互聯互通、分質處理”的總體原則,先后完成宿遷經開區河西污水廠新建、宿豫張家港污水處理廠擴建、湖濱新源污水處理廠改造等9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項目,新增污水處理規模約31萬噸/日。今年,繼續實施湖濱新區祥和污水處理廠等,不斷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二是加快污水處理廠互聯互通。為進一步緩解城市污水廠“吃不了”和“吃不飽”難題,已先后完成青年路泵站、南海路泵站、古城路泵站、果園泵站、清水河泵站等3個區的7個互聯互通泵站建設。2024年完成東吳路泵站,增加城區污水處理廠聯通能力,確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處理。三是加快推進污泥規范化處置。常態化開展污泥規范化處理處置執法檢查,積極協調推進中心城區污泥處理處置特許經營項目建成投運。截至目前,全市6家污泥處理單位日均處理能力超過2000噸,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