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豬 污水變為肥水
4月14日,在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段莊村農田里,一個個旋轉式噴頭正在進行灌溉作業,劃出優美的弧線,將水流均勻灑向麥苗,為小麥輸水解渴。
“噴頭里出來的不是普通的地表水,而是經過脫色除臭和加水稀釋過的糞水。”安徽潁泉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潁泉牧原)農藝師程傳炯告訴記者,“糞水經過處理后變成‘肥水’,既可緩解小麥旱情,又能補充氮磷鉀等養分,促進根系生長。”
潁泉牧原成立于2017年,在聞集鎮的10個村流轉土地2500畝,建成5個養殖場,并配套飼料廠、消毒站和公豬站,累計投資8.23億元,年出欄生豬近60萬頭,年產值超15億元。
對潁泉牧原這樣的規模化養豬場來說,養殖糞污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潁泉牧原探索出“養殖—沼液(水肥)—綠色農業”循環發展模式:將生豬產生的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固體部分加工成有機肥;液體部分通過分級收集、厭氧發酵產生沼氣,剩余沼液(水肥)經管網輸送至農田施肥,既實現廢棄物零排放,又帶動周邊綠色農業發展。
將所有旋轉式噴頭連接在一起的,是由潁泉牧原投資鋪設的地下管網系統。“我們共建設了14萬米的輸送管網,覆蓋2.8萬畝地。”潁泉牧原公司副總經理楊柳介紹,經測算,每畝地能節約肥料等開支100多元。
自成立以來,潁泉牧原以科技驅動養殖產業升級,在智能養殖、疾病防控、自主育種、智能監控、農牧裝備研發、養殖空間利用等領域持續投入,實現養殖效率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潁泉牧原堅持“本地為主”的用工原則,大部分員工來自當地。公司現有員工835人,其中阜陽籍員工547人,本地用工率達65.5%;同時優先招聘退役軍人,目前已招收退役軍人34人。
潁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潁泉牧原在帶動周邊養豬場和養殖戶發展方面成效顯著,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畜牧產業化發展以及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促進了農牧業良性循環和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記者 安耀武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