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第三周和第四周,A股市場再度掀起環保風暴。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聯合發布的“A股綠色周報”第194期,共有10家上市公司因環境違規行為被處罰,涉及超標排放、環保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使用等問題。其中,國中水務控股公司太原豪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因超標排放水污染物被罰款40萬元,電投能源因環保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使用被罰款35萬元。這些事件不僅暴露了企業在環保管理上的漏洞,也引發了市場對上市公司環境責任的廣泛關注。
超標排放成重災區 國中水務控股公司被罰40萬元
國中水務控股公司太原豪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因超標排放水污染物被太原市生態環境局罰款40萬元。根據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處罰書,太原豪峰在2024年12月10日、12月12日和12月17日的監測數據中,總氮和氨氮的日均值均超出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其中,總氮在線監控數據日均值分別為15.24mg/L和15.3mg/L(執行標準15mg/L),氨氮在線監控數據日均值分別為2.49mg/L和3.59mg/L(執行標準2mg/L)。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太原豪峰被處以40萬元罰款。這一事件不僅影響了國中水務的財務表現,也可能對其品牌形象和投資者信心造成長期損害。
環保設施未經驗收 電投能源被罰35萬元
電投能源因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使用,被通遼市生態環境局罰款35萬元。處罰書顯示,電投能源在南露天煤礦采區內建設的《南露天煤礦疏干水凈化處理系統項目》和北露天煤礦采區外建設的《北露天煤礦疏干水凈化處理系統項目一期》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使用。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電投能源被處以35萬元罰款。這一行為不僅違反了環保法規,也暴露了企業在項目管理和環保合規方面的不足。
環境風險成上市公司重要經營風險
本期“A股綠色周報”數據顯示,生態環境領域違法違規等風險信息共關聯到10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屬于國資控制的企業。這些企業背后共有88.73萬戶股東,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可能使投資者面臨投資風險。環境風險不僅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在財務投資和戰略決策中,必須更加重視環境責任,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保護投資者利益。
環保監管信息公開水平不斷提升
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
結語
10家上市公司因環境違規被罰事件,再次敲響了環保合規的警鐘。上市公司應加強環境管理,提高環保合規水平,以維護企業形象和投資者信心。同時,投資者也應提高警惕,全面評估投資標的的環境風險,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選擇。隨著環保監管的不斷加強,環境風險已成為上市公司不可忽視的重要經營風險。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