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峰:聚焦氫能創新 驅動綠色轉型 為全球能源變革注入動力
4月28日,2025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搭建對話交流平臺,共享經驗成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在論壇現場,洺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鋒接受了采訪。
記者:在當前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氫能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任峰:當前,氫能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從現狀來看,全球對氫能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許多國家都將其納入能源戰略規劃。我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是世界最大的制氫國,并且在氫能“制儲輸用”各環節技術都有顯著進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也居全球第三。不過,行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生產成本高,以綠氫為例,其制備成本約是傳統蒸汽甲烷重整法生產灰氫的4倍。從未來趨勢而言,隨著技術不斷突破、政策持續支持,氫能在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預計2026—203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5萬億元,全球氫能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成為能源領域的重要力量。
記者:氫能行業發展面臨著成本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難題,洺源科技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任峰:針對成本高的問題,洺源科技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始終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聚焦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通過構建以電化學為內核、多領域工程技術為支撐的復合型團隊,累計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著等百余項知識產權,形成了覆蓋動力系統總成、控制策略、電堆、核心部件的全鏈條技術布局。例如,通過優化電堆設計和控制策略,燃料電池發動機最高效率提升至55%以上,并且有效降低了單位功率成本。在基礎設施協同方面,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推動“制氫—儲氫—用氫”一體化模式。例如,在燃料電池車輛運營領域,與多地政府及能源企業共建加氫站網絡,并探索“車—站—網”聯動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通過規模化應用攤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同時,針對船舶、重卡等長距離運輸場景,公司正研發先進的氫儲運技術,提升氫氣運輸效率并降低安全風險。
記者:請介紹一下洺源科技在氫能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成果與布局,以及這些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任峰:洺源科技的技術研發始終圍繞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多元化需求展開。在產品布局上,已形成MX、MI、ME、MP四大系列十余款功率等級20-400kW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可覆蓋公交車、客車、乘用車、重卡、廂式貨車、船舶、分布式發電等多場景應用,目前裝機量已突破30MW+,累計運行逾千萬公里。例如,為某船型定制的400kW船舶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實現了硫氧化物零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降低90%,續航能力達800海里以上,正在積極推進商業化運營。在技術布局上,承擔了國家級《氫能驅動典型船舶關鍵技術》等重點項目,累計項目經費約6500余萬元,形成了從電堆開發、系統集成到整車匹配的全流程研發能力。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的核心優勢在于將電化學技術與機械工程、熱管理、智能控制等多領域技術深度融合,例如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控制器(FCU)響應速度達毫秒級,可實現零下30℃低溫啟動,適應復雜工況下的穩定運行。這些技術積累不僅使公司在國內燃料電池商用車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更推動公司成為少數具備船舶氫能動力系統商業化能力的企業之一,為開拓海洋經濟綠色轉型市場奠定了基礎。
記者:在當前氫能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洺源科技的競爭優勢是什么?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任峰:洺源科技的競爭優勢體現在三大維度:一是技術垂直整合能力。構建了“核心部件研發—電堆集成—系統總成—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可快速響應客戶定制化需求。例如,從需求調研到樣機制成,最短可在3個月內完成。二是場景化解決方案能力。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差異化需求,公司開發了適配公路運輸的高功率密度機型、適配船舶的耐振動耐腐蝕機型、適配分布式發電的長壽命機型,形成了“一場景一方案”的精準服務模式。三是規模化應用驗證能力。公司的產品已在全國多個省市地區實現批量化應用,累計運行里程突破千萬公里,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未來3年,公司發展規劃聚焦三大方向:在技術攻堅方面,重點突破大功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核心技術,計劃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營收的15%以上,新增專利80項,推動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再降30%;在市場拓展方面,深化在船舶、重卡、港口機械等“難脫碳”領域的應用,目標到2028年實現年裝機量100MW,其中船舶動力系統營收占比提升至30%;在生態構建方面,聯合高校、能源企業、車企成立“氫能動力創新聯盟”,推動跨行業標準制定,打造開放共享的技術創新生態,助力我國氫能產業從“技術追趕”邁向“全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