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下稱《條例》)正式發布。這是廣東省首個地級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山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面臨諸多挑戰,存在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不足、設施選址難、危險廢物轉移風險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全面提升全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水平,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中山市生態環境局推動出臺了《條例》。
直面中山工業固廢處置項目落地難問題
因鄰避問題,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項目選址難、落地難,成了中山近幾年來提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的制約因素。
《條例》將重點解決中山工業固廢處置項目落地難、應急能力不足問題。
為保障后續該類設施建設用地以及項目落地,《條例》中專門設置“規劃與建設”章節,該章節分別從設施規劃、建設及運營等方面進行規定,保障工業廢物處置能力,解決工業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據介紹,目前中山市內沒有工業固體廢物的應急貯存設施、場所,針對案件查獲、突發環境事件等需要應急暫存、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無確定去向。
為妥善暫存、處置需應急的工業固體廢物,防范污染事件的發生,《條例》明確規定中山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統籌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應急貯存設施建設,工業危險廢物填埋場應當具備應急貯存能力。為規范應急設施使用,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還應當制定工業固體廢物應急處置預案,明確應急設施清單、啟動條件、應急程序和污染防治要求等。
解決工業企業體量大、規模小、監管難問題
固廢平臺注冊數據顯示,中山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有過萬家,普遍存在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監管覆蓋面有限,監管難。
為提升監管效能,《條例》明確可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視頻巡檢、視頻監控等非現場監管手段開展監督管理和取證。
此外,《條例》還對信息化監管作了具體要求,例如,重點單位應當在重點場所安裝、配備智能化的視頻監控、計量、打印等設備并與市固體廢物信息管理平臺聯網;工業固體廢物出入庫臺賬應當電子化管理;危險廢物和一般工業污泥的運輸軌跡應當實時上傳等。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水平,同時也減少了開展現場檢查對企業的打擾。另外,《條例》建立了舉報獎勵制度,發揮群眾力量,增強全社會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監督。
防范一般工業固廢非法傾倒事件的發生
近年來,中山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跨區域非法傾倒事件時有發生,造成生態環境污染。
為防范該類事件的發生,《條例》從強化一般工業固廢全流程監管和提升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兩大方面進行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般工業污泥的源頭和處置端的視頻監控、重點場所計量和出入庫電子臺賬要求;二是一般工業固廢轉移過程電子聯單要求以及一般工業污泥運輸過程的衛星定位軌跡跟蹤要求;三是明確委托他人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的,委托方應當核實受托方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的要求,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
服務小微企業危廢收運
“中山市工業企業具有小、廣、散,危險廢物產生量少的特點,存在著處置企業不愿意與小微企業合作,以及因信息不對稱、無可靠的信息來源渠道,小微企業難以尋到危廢處置企業,導致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運難、收費高的問題。”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
為解決這一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在規劃方面,《條例》明確規定政府部門要統籌推進小微企業、工業集聚區、環保共性產業園配套的工業固體廢物集中收集點建設,合理布局規劃收集點和收運網絡。
在實際操作層面,《條例》中明確建立市工業固體廢物交易信息平臺,定期發布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名單,并供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企業發布固體廢物供求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來源渠道,更好地處理處置工業固體廢物。
“我們希望通過制度設計達到完善中山市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體系的目的,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細化補充上位法規定,以中山市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并解決中山市面臨的特殊問題。”中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后續,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將按照新出臺的《條例》要求,穩步推進工業固體廢物能力建設,深化細化各項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指引、指南,引導企業守法經營。
此外,為配合《條例》5月1日正式實施的節點,中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市將于4月底前陸續出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電子轉移聯單運行辦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分類管理辦法、工業危險廢物規范化包裝指南等配套政策和工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