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委員、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
履職盡責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又是一年春天,我從嘉興南湖畔的實驗室走向了人民大會堂。這些年來和其他代表們一起直面時代考題,把人民群眾的呼聲匯集成一個個充滿熱度的建議,這讓我倍感光榮和自豪。伴隨著這份光榮的,則是我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
當清晨的陽光照耀著前行的步伐,我也豁然開朗。時代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積月累中逐漸發生的,我們的每一步都寄托著人民群眾的期待。
今年我帶來了《關于編纂生態環境法典法律責任的建議》《關于加快發展海洋塑料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的建議》等8個建議。作為一名基層代表,人民群眾親近我,我的每一份建議背后都有我和許多人的汗水。聆聽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穩”和“進”這兩個字讓我感觸良多。
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我國“穩”的態勢鞏固延續,“進”的步伐堅實有力。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一句句話語,一個個數字,從人民大會堂傳出,我想,全國人民和我一樣備受鼓舞,滿懷信心。
今年的報告文風樸實,滿滿都是干貨。我也是一名環保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報告中的環保、科技、教育、人才、民生等內容都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也觀察到,其中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用了不少筆墨。
一年來我國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我關注到,在今年的工作任務的表述中非常務實、詳實,對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都有詳細的闡述。這些都為我們今年和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說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越來越受重視。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保護環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到前些年帶去的建議。2021年,我關注了快遞包裝減量回收,2023年我關注了二手商品再利用,2024年我建議規范二手商品交易,讓閑置品“物盡其用”……
每一年的全國兩會都讓我愈加相信,對于廢棄物循環利用,將會越來越受重視,綠色消費的理念也將越來越深入人心。
在這個生機勃勃的春天,全國兩會的召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奮進力量。作為來自紅船起航地嘉興的全國人大代表,我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為國家和地方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