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堆廢木料、廢紡織品、廢紙、廢塑料走出工廠,最終變成替代煤炭的清潔燃料——這不是科幻,而是上海正在實踐的“固廢資源化”奇跡。
變廢為“寶”:
rdf如何重塑固廢價值?
在上海交投固廢環?萍加邢薰,一場“魔法變身”每天都在發生:原本將被填埋或者焚燒的可燃性固廢,搖身變為粒度均勻、熱值比肩普通燃煤的rdf燃料,其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相比煤炭燃燒大幅降低,二噁英類物質排放量更是比直接焚燒垃圾減少90%以上。
作為國內首個rdf團標,在上海市循環經濟協會立項到發布,用時一年多,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產學研合作,將技術創新貫穿于全鏈條:從原料端嚴格篩選不含氯的工業固廢,到生產端實現智能化精準處理,再到應用端匹配水泥窯、電廠、燃煤鍋爐等場景,讓固廢從“環境負擔”轉化為“能源資源”。
減碳增效:
一組數據看懂rdf的“綠色賬本”
向土地占用 “做減法”
一條1噸rdf,可消化1.2~1.5噸原生垃圾(按含雜率20%~30%計),延長填埋場使用壽命,為城市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
為化石能源“找替身”
1噸rdf約可減排1.5噸二氧化碳,rdf正替代煤炭“上崗”。若按替代煤炭計算,每噸rdf可減少0.5~0.7噸煤炭的開采,讓礦山生態得以休養生息。
給溫室氣體“上枷鎖”
垃圾填埋產生的甲烷,溫室效應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1噸rdf可減少0.054噸甲烷排放,同時通過分選去除氯等有害物質,從源頭降低二噁英污染風險。
rdf產品圖
無廢城市新路徑:
從“技術領先” 到“生態閉環”
如今,rdf的故事仍在升級——高品質rdf綠色燃料,瞄準綠色甲醇原料領域,推動“固廢-燃料-化工” 產業鏈深度融合。這一探索不僅契合“雙碳”目標,更勾勒出“零廢棄、全循環”的城市發展藍圖:
• 對企業:工業固廢處理成本降低,能源采購多了低碳選項;
• 對市民:垃圾填埋異味減少,空氣質量提升,生活環境更宜居;
• 對城市:固廢資源化率提高,循環經濟模式為高質量發展筑基。
結語:
每一噸工業固廢,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從一團廢紙、一塊廢抹布、一塊廢墊倉板到清潔燃料,rdf的蛻變印證著:無廢城市的建設,不僅需要技術創新的“硬實力”,更需要全社會參與的“軟合力”。讓我們共同期待,更多固廢通過科技賦能實現 “重生”,為城市減碳按下“加速鍵”,讓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上海的每一寸土地。
來源:環保寶山
編輯:張玉潔
上觀號作者:上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