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境立區、工業興區、科技強區為發展理念的濱州工業園,是2006年3月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目前已有百余家工業企業入駐,印染紡織、能源化工、建筑建材等支柱產業勢頭強勁,日益成為濱州市經濟發展新引擎。然而,正是自許為“環境”立區的濱州工業園,近年來卻因假道秦臺河排污入海,污染源緊貼一級水源保護區“秦臺水庫”引發濱州市民投訴頻頻。
6月30日,根據當地網友報料,中工網綠色頻道通過實地調查濱州工業園違法排污情況,深感秦臺河污染危及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據相關資料,秦臺河全長33.3公里,因靠近秦皇臺而得名。原為濱城區防洪排澇河道,源起濱州市濱城區李口村,止于濱北辦事處坡杜村入潮河,潮河連通渤海。秦臺河過去碧水長流,魚肥蝦鮮。現在因為污染已成黑醬油河,魚蝦絕跡。
上午6時許,記者在網友陪同下,驅車進入濱州工業園,沿渤海二路探尋秦臺河污染源。于該園區僑昌化學C一04號廠房對面,發現有兩個排污口通向秦臺河:一為東岸口,黑色污水穿過渤海二路地下入河;二為西岸口,灰色污水由一條明渠流瀉入河。秦臺河水污穢不堪入目,水面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隨行網友告訴記者,無法確定東岸口污水為哪個企業排放,但西岸口明渠污水源頭就是園區北城污水處理廠。6時30分,記者徒步接近濱州工業園城北污水處理廠,發現明渠內灰黑色污水就是從北城污水處理廠排出。隨行網友介紹說:園區宣傳已投資4569萬元,完成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北城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啟動排污管網配套再提高工程,新增管網3800多米,園區所有污水并入污水管網,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事實是污水處理廠壓根不處理,要不秦臺河污染這么多年治理不好?
7時許,記者回到秦臺干溝橋頭拍照,有園區路過職工停下打探拍照干什么?記者回答向政府反映一下秦臺河污染問題。職工不屑地說,就憑你們,管不了這事。濱州沒有污染能評上“國家衛生城市”?這位職工的話讓記者好一陣費解。在隨行網友催促下,記者驅車直達濱州市一級水源保護區秦臺水庫附近,看到秦臺河與秦臺水庫唇齒相依,只有一堤相隔。濱城區自來水公司水廠就位于水庫另一邊。網友苦笑著說,俗話講,井水不犯河水。但要是秦臺河水 “犯”了秦臺湖水那就不堪設想了。這是濱城市民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不知那些官老爺面對如此污染怎么能安心睡覺?在秦臺河東岸,正在棉田鋤草的西石村一位殷姓村民反映:秦臺河水有毒,他家棉田用河水一澆就死苗,沒有人敢用河水了。
8時許,報料網友離去。記者連線濱州市環保局舉報電話12369,請執法人員到濱州工業園北城污水處理廠排污口現場取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答復:向領導匯報后安排。8時45分,該局一位韓姓執法人員聯系記者,稱已對秦臺河兩個排放口立即做了檢查,為達標排放。我們監管力度很大,歡迎媒體繼續監督。據悉,多家媒體曾報道過秦臺河污染,當地市民對濱州工業園肆意排污也投訴多年,均無濟于事。難怪當地有媒體嘆息:秦臺河污染痼疾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