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污染源交錯的同安官潯溪,在不久的將來,有望變身為蜿蜒的景觀河流,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生態水鄉”。昨日,記者從同安區水利局獲悉,作為締造美麗同安的一大舉措,同安區第三大河流——官潯溪中上游河道治理工程設計方案最終確定,這個項目預計總投資3.77億元,有望明年正式動工。
建8座堰 修15座橋 可防50年一遇洪水
同安區水利局水利管理站站長林炎峰介紹說,官潯溪中上游河道治理工程,以官潯溪干流上游后坂橋、蔡宅溪上游新厝附近及官潯溪支流南山橋為起點,以禾山橋為終點的官潯溪干支流以及蔡宅溪支流,治理河道長12.84公里。
治理工程預計將新建8座溢流堰,提升水面景觀,新建2座翻板閘和2座疊水景觀,拆除重建或新建交通便橋達15座,方便河流兩岸的人們往來。
項目建設后,將使官潯溪河道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5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中上游實施截污 加強監測河道水質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目前官潯溪河流污染問題突出。
據介紹,官潯溪水主要存在幾大問題:缺乏具有一定調節能力的防洪工程,上游的洪水容易威脅到下游河道的安全;個別橋涵建設時間早,設計標準不高,過水能力有限,洪水宣泄不暢;河道淤積較為嚴重,特別是中下游河床淤淺;沿溪村莊內部河道無正規規劃,上游養殖、農業及建筑材料等污染,造成河道水質下降,富營養化現象嚴重。
林炎峰說,治理官潯溪,保證河流的基本功能是首要解決的問題。針對官潯溪流域周邊存在工業污染、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等污染源,將在中上游河段,實施污水截留措施,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對已經污染的流域,采取河道清淤工程等措施,進行生態修復。
今后在流域管理上,還將不定期加強河道保潔措施,加強河道水質監測等。
步行道契合水岸碼頭 打造休閑“生態水鄉”
林炎峰介紹,官潯溪的治理,還將突出生態和景觀效益。根據景觀設計方案,還將通過河岸線綠化、橋梁景觀、河道道路景觀等建設,將官潯溪建設成為一條原生態景觀長廊。
據了解,設計方案突出自然生態和休閑旅游,設計理念的核心是“一心三極”:一心是兩處優美的生態互動式主題濕地公園,三極是東北水系、西北水系和下游水系。
值得一提的是,狹長蜿蜒的水系是河道岸線景觀的一大特色,通過充分運用自然生態的植草護坡形式,將濕地植物群落與當地農家生態土石臺階相結合,營造出自然生態河道岸線景觀。
在水域景觀方面,由于官潯溪水流不大、水位較低,通過設置滾水壩,使枯水期的水位維持在一定的高度,形成水域景觀,并突出河道的親水性,設置多樣的淺灘、坡灘、疊水露石等,讓游客能真正親水,駐足流連。
此外,方案計劃在河道綠地建設林間步道和自行車道,設置休閑石凳等,同時考慮修建水岸碼頭,最終打造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生態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