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波的水價觀
京華時報記者 劉姍云
經過CPI一輪大漲大跌,老百姓對糧、油、燃氣、電、食品漲跌已不再陌生。時下,水漲價的聲音漸行漸近。上半年,各地水價上調聽證會相繼召開,圍繞著水價漲還是不漲也是爭論不斷。
本周人物是剛成為國內首個中標國際水務工程大單的北京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從事水務行業有16年的他向記者詳解了一位民營企業老總的水價觀。
談利潤
“水價暴利”說法太片面
8月7日,中關村科技園金橋科技產業基地的北京桑德集團辦公室,文一波在記者對面剛坐下來,就迫不及待地表達了對時下“水價暴利高過房地產”這一觀點的不滿。
“支持這種說法的數據只交代成本、毛利率,這個太片面了,沒看公司資產。”文一波說,水行業屬于投資大,運行周期長的行業,造成的費用也大,如果僅是毛利率高,并不意味著賺的多,目前行業平均虧損已是共識,做得不錯的也僅是保本微利。
“那么水價格是不是太低?水行業到底是不是暴利行業?”記者追問。文一波笑談:“以前有個說法,稱‘自來水’去一橫變‘白來水’,過去就是白來水,是政府給老百姓的福利,定價都是象征性的價格。”
文一波說,現在的水價沒有考慮到投資成本。舉例一個供水項目投10億,銀行的利率是6%,微利為2%,那么收益就是8000萬,但這些借款是要還的,如果投資1個億,成本占50%,賺50%,簡單地拿毛利率說事,這是不科學的。加上供水行業運營周期長,要運營5年左右才能慢慢回本。這對供水公司是很大的挑戰。“對水價要有基本的認識,才能辨別水行業是不是暴利。”
談價格
更值得關注的是水質
“其實水漲價真正的阻力來自社會心態不正常。”文一波說,水價調整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響,跟現在價格體系比較亂有關系,不該漲的漲,該漲的敏感。讓公眾對漲價造成反感與質疑。
他表示,現在多數人去討論水價,卻很少去關心水質和服務,其實這是水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質既與原水有關,又與自來水水質相關。每個城市自來水的原水、供水水質是完全不同的。
“我國的水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非常好,但后來隨著工業化快速發展,其實是以透支水體質量為代價的,現在拿過去的污水做原水,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在水質處理上。你一打開水龍頭,出來的都是污泥水,你還肯掏錢漲價?”文一波說,有人愿意掏錢買20多塊一瓶的依云礦泉水,花1塊多錢買一噸自來水卻不是那么情愿,就是因為不信任水質。
水質處理,在水費中也僅占20%-30%。而我國水價只是國際平均水價1/4-1/5,但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4,從這個數字看也是有差距的。
有業界專家在談到自來水企業虧損時曾表示:城市自來水企業盡管賬面虧損,但是經營和福利仍然可以維系在較高的水平上。這主要緣于一方面供水企業通過加速折舊,得到充裕的自有現金,去支付運營費用及各種其他費用,造成了賬面虧損;另一方面,一些成本轉移進入副業公司,去補貼主業。這些相互調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惡性循環。
此外,當前水價中增長最快最大的其實是污水費。目前公眾繳納的水費中污水處理費占到不足四成,國家規定污水處理費平均標準為0.8元/噸,但大多數城市并未做到這一點。全國僅有江蘇地區征收在1元以上。全國還有近兩成城市甚至還未開征污水費。
“污水處理完了,污染物會轉移到污泥里,現在大城市污泥都無法完全處理。”文一波掰著手指頭向記者細說,自來水變成污水容易,而要把污水處理干凈,所花成本頗大。
據清華大學環境系環保產業研究所統計,我國36個核心城市,10年來供水價格每年平均增長5%左右,污水處理費平均增長在15%左右。由于我國水價由地方政府制定,因此各地自來水公司虧損不一。但從2001年到2008年,全國發生水體污染的公共事件28起。若水質沒有改善,今后我國會漸漸進入水質危機的高發期。
文一波表示,老百姓要了解水和水價的構成,用長遠的眼光去看水環境。“所有人都要對生活環境負責,提高水的質量與水的服務,也是所有喝水人的愿望。”
談虧損
成本約束機制無法完善
要求水提價,自來水公司聲稱是出于經營虧損,究竟虧在哪里?今年4月27日上海舉行的水價聽證會上,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上海自來水企業主營業務利潤-4.18億元,凈利潤-2.65億元。排水企業主營業務利潤-1.95億元,凈利潤-1.95億元,供排水企業合計虧損4.6億元。
供水行業作為壟斷性行業,文一波深知其癥結所在:“一些國企人浮于事,撥多少錢進去也是虧損,當普遍現象歷時數年后,也成了老大難的遺留問題。”文一波說,成本約束機制無法完善,加劇了成本與價格的倒掛,造成了政策性虧損。此外,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逐年的城市規劃增加了管網的重復建設、擴建工程、新項目的透支運營,加上設備更新與維護、居民水表的更換都是供水企業成本增加的原因。
作為民營企業,長期在國企與外資的夾縫中生存艱難。“我現在也只能做到保本微利。”文一波坦言外資企業給他很大的壓力,外資企業用戰略眼光搶占市場,使民營企業很難介入。文一波掌舵的桑德集團供水業務占比較小,這部分的運營資金是靠其他業務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