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力有限,“高大上”的污水處理廠,蓋,未必蓋得起;即便蓋起來了,能蓋幾座?能覆蓋幾個村子?
一條緊鄰莊稼地的污水溝,遍布枯枝爛葉和各種垃圾,污濁的水流緩緩流淌,散發(fā)陣陣惡臭。污水基本靠蒸發(fā),這就是筆者回到農村家鄉(xiāng)所見的場景,而這情況在很多農村也存在。
橫流的污水給公共衛(wèi)生安全埋下隱患。很多江河湖泊的水源地位于農村地區(qū),農村生活污水、農業(yè)生產廢水直接排入溝渠、河道,最終污染水體,也污染了飲用水源。如果被污染的水源又被用于灌溉,又會導致農產品的污染。而飲用水、農產品的安全,不僅關系著村里人,也關系著城里人的切身利益。
農村污水處理,難度不小。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污水相對還好辦,可以建污水廠,集中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農業(yè)生產廢水,零零星星,非常分散,咋辦?
技術選擇要對路。不同地區(qū)農村,實際情況也千差萬別,這就需要不同地方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的污水處理技術。
比如,條件好點的農村,可以利用農田灌排渠道與荒地、廢塘、洼地等,建設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零散的幾戶或十幾戶人家則適合采用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tǒng)。
資金瓶頸要解決。農村地區(qū)財力薄弱、農民承受能力較低,而農村污水處理又具有公益性,這就需要加大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支持,需要各級政府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列入財政預算。
與此同時,也需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國家扶持、地方補助、農民支持和企業(yè)參與的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動員的資金籌措機制。
要想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作用,必須爭取花最少的錢使污水處理達標。農村財力有限,這是客觀事實。“高大上”的污水處理廠,蓋,未必蓋得起;即便蓋起來了,能蓋幾座?能覆蓋幾個村子?要低成本遍地開花,不能“高射炮打蚊子”。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不僅建設成本要低,運行成本也要低。
此外,已經建立起來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也不應該隨便一扔、自然運行,是不是可以建立一支維護隊伍,比如選聘培訓熟悉本村情況的管理人員來管理,這樣既能解決村內閑置勞動力,還能提高管理效果,一舉兩得。
農村污水處理不是小事,必須想盡辦法,讓“凈化器”真真正正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