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政府、北控水務集團等多方面了解到,曹妃甸日產100萬噸海水淡化進京項目已取得河北省發展改革委的批準,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2019年,經淡化處理后達到飲用水標準的渤海海水將通過管線輸送到京城,可解決北京近三分之一的城市用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對此很是興奮。
選擇曹妃甸
為什么選擇從曹妃甸引進海水呢?
北控水務海淡事業部總經理王小水解釋說,與渤海其他海域相比,曹妃甸地區的海水較清潔,達到了國家二類的海水水質,所以,對其預處理更方便,也能更大限度地保障飲用水水質。
此前,作為海水淡化進京的“前奏”,北控水務集團的北控阿科凌5萬噸/日海水淡化項目已于2012年3月在曹妃甸竣工投產,并成功實現向曹妃甸市政管網供水。為此,在萬噸級別的海水淡化項目投產之后,曹妃甸和北控水務開始探索百萬噸級別的海水淡化進京項目。
王小水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70億元。其中,每天產水100萬噸的制水工程一期投資額為70億元;曹妃甸至北京鋪設270公里輸水管道,投資100億元。目前,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輸水管道運營公司已經完成注冊。
不是高耗能工程
曹妃甸是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區,海水淡化是其重點發展的循環經濟項目。那么,該項目會不會成為“耗能大戶”?
“曹妃甸海水淡化工程所需能源主要來自于曹妃甸開發區內的熱電廠或火電廠的余熱,這樣既可以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又可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不需要額外的專用電廠建設,不會帶來二次污染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名譽所長王浩的解答排除了工程高耗能的“嫌疑”。
而且,在海水淡化探索過程中,設計者還試圖通過循環利用的理念來解決排放難題。
據了解,傳統海水淡化會產生大量濃鹽度棄水,這些濃鹽水一般通過管道,被直接排入海洋,進而給海洋生物和海洋環境帶來影響。
而曹妃甸在海水淡化過程中通過整合區域資源,由唐山三友化工公司和南堡鹽場全部接收該項目排放的濃海水,并將其用于鹽化工生產和曬鹽生產。“曹妃甸海水淡化周邊南堡鹽場和大清河鹽場日接納濃鹽水能力在100萬噸以上,未來進一步規劃實施資源化利用工程可實現濃鹽水的全部回收利用。”王浩解釋說。
價格很關鍵
海水淡化在國外應用廣泛,在國內也有大量利用的例子,是一種非常成熟、穩定的技術,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在中東等缺水地區,淡化海水已成為主要水源。據統計,全球共建有1.4萬座海水淡化廠,合計日產水量超過6000萬立方米。
但是,具體到如何促進曹妃甸海水淡化工程正常運轉的問題,王浩強調,關鍵要做好兩個方面工作:
首先,完善價格機制。據悉,海水淡化進京主要分收水和制水兩個部分,其中,制水到京的成本大約是8元/噸左右。而目前北京居民水價為每噸4元,與海水淡化成本價有一定差距。其次,加強淡化水配置,完善配套管網,確定集中供水區,實現優水優用,重點供給工業用水大戶集中使用。
曹妃甸淡化海水能否解北京之渴?
中國脫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