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河水清澈,水草肥美,景色迷人,高低起伏的地勢把水面隔成若干大大小小的水灣,一群群白鷺在水面上方盤旋起舞,成群的野鴨在水中嬉戲,幽幽荷香伴著陣陣微風,醉人心脾。這里就是莒南縣投資約2.4億元傾力打造的占地300畝的白馬河環保生態園。
這里河水清澈,水草肥美,景色迷人,高低起伏的地勢把水面隔成若干大大小小的水灣,一群群白鷺在水面上方盤旋起舞,成群的野鴨在水中嬉戲,幽幽荷香伴著陣陣微風,醉人心脾。這里就是莒南縣投資約2.4億元傾力打造的占地300畝的白馬河環保生態園。
“原來這一片的莊稼基本上沒有收成,現在這條河經過治理后,水清了,莊稼也能澆上水了,長勢很好。”正在白馬河南岸掰玉米的莒南縣經濟開發區石溝村村民宋儀東興奮地告訴筆者。白馬河環保生態園的建設不僅為當地農業生產帶來諸多益處,也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白馬河環保生態園以污水廠處理后的中水為主要水源,按照以中水養濕地、以濕地凈化水的資源循環可持續利用環保理念,貫穿了“治、用、保、管、教、游”六大生態治水理念,將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污泥處置、濕地凈化、點源污水處理示范工程、環保智慧平臺及環保科普教育展館七大功能區有機連為一體,濕地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水系統生態環保,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重水輕泥”現象目前在我國還比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污泥產業缺少頂層設計,技術復雜,投入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該產業的發展。而白馬河環保生態園內的污泥處置項目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莒南縣在加強污水治理的同時,投資3500萬元,建設了日處理污泥100噸的污泥處置工程。該項目采用太陽能與熱泵結合污泥干化工藝,為污泥處置提供了一種低碳環保的解決方案。該項目以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為主要能源,達到了節電、節煤、環保目的。經處理后的污泥可直接用作綠化用土和垃圾處理場覆蓋土,不僅降低了污泥產生的二次污染,還徹底解決了污泥處理、處置難題,真正實現了可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莒南縣突出“綠色發展、環保先行”的理念,在城市建設中,善于打破慣性思維,把生態建設放在第一位,進一步處理好“環境、產業、城市”三者的關系,先建濕地后建城,還先后投資10多億元建設了雞龍河城市濕地公園、磐龍湖農業觀光生態園等一大批環保生態項目,龍王河濕地建設正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一個“三面濕地一面城”的城市大公園格局已初步形成。
莒南:污水變清泉 污泥成資源 濕地資源獲可持續利用
時間:2014-11-27 14:26
來源:臨沂齊魯網
作者:陳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