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晚,借助2014固廢戰略的背景,E20環境俱樂部特別以“移動互聯時代,企業的商業邏輯與價值共生”為主題召開了專題座談會。50多家環境領先企業,和70多位企業家、專家代表共聚一堂,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中國固廢網總編傅濤做了同題分享,北控水務集團常務副總裁李力,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CEO、行政總裁曹國憲,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明果英等企業一起熱烈發表觀點,實現思想碰撞。
環境產業面臨重構 商業邏輯需被重視
傅濤認為,當前的環境產業,無論是資產環節、價值環節還是信息流量的環節,都面臨一個重構。過去工業時代以線性價值鏈為核心的競爭體系正在被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以節點、流量為核心的競爭體系所替代。
在企業的層面,他認為,企業可分成四個不同的結構:第一層次是產品型的企業,產品型的企業會忙于銷售,甚至忙于研發。一個產品型的公司運氣好,可以做成一個大公司。目前絕大部分公司正處在產品界面;
第二個層次是有商業模式的公司,它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公司。現在大部分的環保公司,可能有30%的公司有自己穩定的交易結構,這才叫有商業模式的公司,商業模式的公司經營的是服務;
第三層次的公司我把它稱為有商業邏輯的公司,做得好,可以成為一個卓越的公司。商業邏輯是處理各種交易關系的一個準則,包括產品觀、服務觀、市場觀、收益觀等等。有清晰的商業邏輯才是卓越的公司。有了商業邏輯,企業才能知道哪個商業模式、哪個穩定交易結構適合。
商業邏輯就是處理商業行為的邏輯關系。商業邏輯用來處理客戶關系的時候就成了商業模式。如果企業把商業邏輯運用到管理關系上,就變成了企業的管理結構。品牌是商業邏輯外化的在用戶中一種表象。真正的品牌是指向商業邏輯的;
第四個層次是價值觀層面的公司,要做一個偉大的公司,必須有自己的價值觀。商業邏輯跟價值觀有密切的關聯,只要商業邏輯做通了,價值觀也就通了。價值觀是企業家的,固化到、落地到企業的行為,價值觀級的企業才是偉大的企業。
傅濤認為價值觀層級的公司經營的是責任,商業邏輯層級的公司經營的價值,商業模式層級的公司經營的是交易關系,最低層次的公司經營的是市場,搞用戶、賣東西。
在環境領域,大家的商業模式面臨重構之時,大家會習慣性的會認為外部怎么樣、哪個市場大,實際上容易忽略自己的商業邏輯。如果不把自己的商業邏輯總結出來,看上去很美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難以被學習和復制。
移動互聯時代固廢行業的五大邏輯
傅濤介紹,移動互聯網其實顛覆了很多公司的商業邏輯,而不是商業模式。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改變了整個社會,不光是環保產業。在這個時代,固廢行業有如下五點商業邏輯需要被足夠重視:
第一是開放,進一步的開放。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是末端技術思維,很快就能把資源集中到自己這個體系;但是我們的慣性思維,是要用直線的、確切的、高大上的行為來驅動它,這是不行的。移動互聯網在商業邏輯上的顛覆會讓信息更加流暢、更加開放。
第二是一種新的價值鏈的結構——價值網絡形成。以前的公司都在采購、生產、銷售的線性價值鏈上。而在網絡價值鏈里,企業分不清上下游、分不清誰是客戶、誰是甲方、誰是供應商,也沒有上下游的關系,就是一張網絡。這種狀態,造成競爭規則可能有較大的變化。環保行業沒到這種網絡的狀態,但是離這個不遠了。網絡價值鏈的變化,改變了市場價值交換規則。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董事長曹曼之前就對此有所研究,他曾設想構建一個立足于固廢處理的互聯網平臺:對于垃圾處理,分類、收運、資源化,以及產品的銷售都會面臨各自的問題,如何用更小的成本實現更高的效率? 互聯網可以讓讓更多分散的信息更集中,促進成本集約化。
第三是競爭的思維。每個企業的成功與否最終要看你的價值是什么。商業模式要交換價值,每個企業都生活在一個信息價值流轉的節點上。每個企業的競爭都不再是一個服務單元的競爭,而是價值流量的競爭。多少價值通過你流出去,你價值流過你多少,你越不可替代。
第四是大數據的來臨。煜環環境總經理趙寶軍說:“我們正處于一個顛覆的時代,對傳統的環保行業來說,真正的顛覆在于大數據。如餐廚垃圾,現在和過去的成分比例不一樣,北京的和重慶的也不一樣。比如地下水污染,相應的污染數據對應的應該就是不同的解決方案。”傅濤認為,大數據骨子里講是經驗總結機制。大數據可以幫助更好地明確需求、抓住人心,體現的是用戶主導的思維方式和商業邏輯。
最后一個是協作。在這個時代,在固廢這樣一種普遍關聯、鏈條非常長的產業領域,任何企業不可能獨善其身,不可能啥我都干。它不可能由一個企業做成完美,也不可能什么都做完美,而是需要協作。這就是藍色思維和移動互聯的體現,基于專業化分工、同時把生態循環鏈做寬的基本邏輯。
新時代下,企業如何實現價值共生?
傅濤認為,每個產業都是相對獨立,最終在一個交易邏輯之下進行共生合作,這是固廢產業的未來。他認為,產業合作有兩條基本規則,首先要有核心價值,沒有核心價值,就沒有資格跟別人共生共贏;另外是要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企業的核心價值不是因為有,而是合作伙伴認為你有,才是真的有。共生共贏,是把固廢產業做成循環,做成真正能融入到社會,融入到自然循環的一個根本法則。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中國固廢網主編成衛東介紹,互聯網時代,主要在于思維創新和技術創新;ヂ摼W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將分散的需求和多余的供給對接在了一塊,這樣就可以發動外部合作的力量,做一些之前不可能的事情。
但對此,明果英對行業現狀表現出自己的擔心:“我們現在的發展模式急功近利,需要尋找到有真正共生價值的合作模式。”而綜合傳媒界以及金融界的創新經驗之后,傅濤認為,誰是我們環境價值鏈的流量節點,誰可能就是未來環境產業的老大。行業價值交換的大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企業需要順勢而為。從戰略層面上,企業如想跨越式增長,想轉型,想彎道超車,需要重新做好戰略梳理,需要重新認知自己所在的和要去的價值鏈的走向是什么,至少需要考慮移動互聯對固廢行業可能的顛覆。
曹國憲認為,從垃圾處理來說,互聯網可能與垃圾處理的前端結合的更緊密。如對分類、收運等環節的參與。說不準,那天,現在的一些模式和企業就會被顛覆。
“互聯網思維,對各行各業都會有影響。但是影響之后,如何落地?”上海浩倉的謝偉認為,主要在于技術。合作者之間,不僅要有核心的價值,還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未來偉大的企業,必須站在需求的風口上。
對此,北控水務副總經理李力深有感觸。他介紹,威立雅、蘇伊士等就是從末端做起,向上延伸,最終抓住客戶需求。不管PPP,還是環境服務業,還是第三方治理,但抓住源頭,是共性。李力介紹,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企業能和北控進行合作。
北控之外,合作共生也成為裕川環境和綠色動力的心聲——作為污泥資源化的代表企業,其董事長劉成林明確希望,立足于污泥資源化,建立一種生態循環的共生系統。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中則直接向與會企業發出邀請:希望尋求垃圾收運、垃圾發電的技術和設備供應商進行合作,以資本為紐帶,實現共生共贏。與行業優秀企業,尋求戰略合作,打造垃圾焚燒的聯合艦隊。
移動互聯時代,企業的商業邏輯和價值共生
時間:2015-03-24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