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語:深圳光明新區在建設海綿城市項目上取得突破,已先后啟動18個政府投資的示范項目。
昨日,深圳光明新區召開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級試點項目第三次領導工作例會,總結上半年國家級改革示范試點項目建設進展。通過與國家智庫的積極合作,新區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
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張恒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鄺兵,以及新區領導李保軍、徐松明、周子友出席會議。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光明新區堅持問題導向,多個國家級改革示范試點項目亮點紛呈。5月,新區發展和財政局開展了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梳理工作,通過重點走訪,并召集多部門討論研究,已初步整理出涉及積分入戶、土地規劃事權、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創新型產業用房、投融資體制等10個具體政策訴求清單。
與此同時,新區城市建設局以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建設的名義,申報住建部人居環境范例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目前在“示范工程、機制建設、監測評估”方面取得突破,已先后啟動18個政府投資的示范項目。
在推進創新方面,今年以來,新區已創建“智慧時間眾創空間”、“智能制造眾創空間”、“尚源內衣眾創空間”3個眾創空間;與科技部高技術火炬中心、市科技創新委、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同舉辦中國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創客大賽,打造具有光明特色的創客品牌。
在合作智庫的指導下,新區社會建設局積極實施“公益光明”社區基金會人才培養計劃,指導完善了內部治理機制,籌備成立區級社區基金會和企業冠名基金,區級基金會由華星光電、華強文化兩家企業作為發起人,注冊資金為800萬元。6月10日基金會召開了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此外,新區組織人事局在推進社區“帶頭人”梯隊培養工程過程中,就社區帶頭人后備梯隊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充分征求中央黨校專家學者意見,最終確定了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職干部職工、現任兩委班子成員、復退軍人、生源畢業生、群團骨干和社區其他優秀青年中選拔后備梯隊的工作思路。
相關閱讀:
什么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記者2015.02.02獲悉,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正在積極申報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這是光明新區在先后榮膺國家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國家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之后,向國家級新型綠色生態建設試點發起了又一次沖刺。
包括南寧、濟南在內的16個城市將獲得中央財政補貼10多億元,用于海綿城市建設。這一補貼源于2014年2月31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一文。全國130多個城市參與競爭,最后經過篩選有34個進入初步名單。
2015年3月4日,3部委確定22個城市參與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答辯,最后有16個獲得海綿城市的資格。
2015年4月2日晚間,根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公布。根據競爭性評審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別是(按行政區劃序列排列):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
海綿城市,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