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記者調查發現,上海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其實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最初是應用于工業生產。目前已經建成運營的綜合管廊主要分布在寶鋼工業園區、浦東張楊路、松江大學城、嘉定安亭新鎮、世博園等區域。當時,這幾條綜合管廊的建設總體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眼下,除工業用管廊系統外,本市運營的市政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約為25公里。
寶鋼工業園區
進入20世紀70年代,在經濟建設的要求下,我國開始借鑒當時國外先進經驗,引入綜合管廊。在上海寶鋼建設過程中,采用日本的建設理念,建造了工業生產專用綜合管廊系統,長度約為15公里。
張楊路
張楊路共同溝是我國大陸首條規模較大、距離較長的地下綜合管廊,1994年建設。位于浦東新區張楊路南北兩側人行道下,西起浦東南路,東至金橋路,全長11.125公里,最寬處5.9米,內部空間凈高2.1米,頂部離地面平均1.5米,分電力室與燃氣室兩組相互隔離的倉室。其中,電力倉兩邊分別設置電力、通信電纜支架,各可架設五層電纜,中央敷設上水管道;燃氣倉寬1.9米,凈高2.1米。
作為當時參與設計的專家,束昱教授告訴記者,這條地下綜合管廊當時是在開展專題研究、并充分學習借鑒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建設,特別是在燃氣管入溝的相關安防配套技術設計等方面進行了集成創新。作為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集約化、廊道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由于多種原因,目前電力、通信、上水等管線已經啟用,燃氣倉已經調整為超高壓電力電纜倉使用。
事實上,作為我國第一條現代化的城市地下管廊,張楊路共同溝之于后來乃至未來的相關工程,影響不僅體現在設計上,也有維護運營方面的借鑒意義。
松江大學城
在松江大學城的建設過程中,也引入實施了地下綜合管廊,2003年建成,長度約為0.323公里。
安亭新鎮
結合當時上海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在嘉定安亭新鎮實施了我國第一條設在新鎮居住區的網絡化綜合管廊,2002年正式開工建設,2004年建成,長度約為5.78公里,創造了我國大城市衛星城鎮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的“第一”。
世博園
2007年在上海世博園區建成地下綜合管廊,是國內首條使用“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預制裝配技術的管廊。這條管廊長約6公里。束昱教授認為,這條管廊的意義在于,開啟了我國大型國際展覽園區的展期配套服務與展后高強度再開發的超前配套建設先河。而且,結合這條綜合管廊建設,本市研究創建了技術標準——《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園區管線綜合管溝工程技術規范》,研究制定了管理法規——《2010中國上海世博會園區管線綜合管溝管理辦法》,為后續國家層次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政策法規制定提供了范例。
本報記者 陳杰
盤點那些我們腳下的綜合管廊
2015-08-30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