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為養殖蚯蚓輕翻土地。

蚯蚓不僅是小孩的玩物,更是有價值的資源。

蚯蚓繁殖基地。
閱讀提示
蚯蚓除了能在釣魚時當魚餌,還能干啥?其實它還有很多作用。近日,記者從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了解到,該院有一個蚯蚓繁育和產品基地。多位專家通過多年的研究,讓蚯蚓發揮了不一樣的功效,如對生活污泥進行資源化處理,分解掉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同時,蚯蚓糞便替代傳統基質生產中的草炭作為育苗基質材料,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蚯蚓有何妙用?
消化生活污泥中的重金屬
為何要對蚯蚓進行研究?采訪中,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趙海濤告訴記者,當初引進蚯蚓進行科研,主要看重蚯蚓是處理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的主要品種。
“生活污泥是污水處理廠的經常性產物,污泥的處理一直是市政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技術來處理污泥,主要是隨意排放或填埋。由于污泥中含有毒有害物質,這就可能再次引起污染,甚至危害公眾的身體健康。”趙海濤介紹,生活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以及氮、磷、鉀,是很好的肥料,但由于其中含有害物質,限制了其資源化利用。
研究表明,蚯蚓處理污水處理廠排出的生活污泥,對其中的重金屬去除效率高,特別是鎘。據悉,在污泥處理問題上,歐美等發達國家均大力推行使用蚯蚓來處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
除了對生活污泥進行分解,蚯蚓還有什么作用?趙海濤告訴記者,他和多位教師研究的“一種蚯蚓直接消解新鮮奶牛糞的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量大的牛糞難處理,天氣一熱,牛糞散發的臭味老遠能聞到,而現在只要在土地里養殖蚯蚓,讓他們進行分解,問題就全部解決了。”趙海濤說。
除此之外,該學院老師利用蚯蚓生物床工程技術處理“生化造紙污泥”也獲得了肯定,可將造紙污泥直接分解轉化為高效的植物營養物質,整個處理過程中無臭氣、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產生,對周邊環境無二次污染。
蚯蚓繁殖率變低
揚大教授解決這一難題
“我們的核心技術是在蚯蚓的養殖上。”趙海濤介紹,蚯蚓的遺傳變異性很大,加上人工飼養過程中密度較大,養殖幾代后很容易造成蚯蚓生長緩慢,繁殖率低等現象。因此在飼養中定期進行提純復壯和雜交則成為重要的技術。
趙海濤介紹,選用異地的優良種與本地的優良種進行雜交育種,可提高蚯蚓的生產能力、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或是采捕蚯蚓時,不斷地選擇個體大、活動能力強、產卵量高的個體分開單養作為種蚓,不斷地對養殖的良種進行提純。這樣就解決了蚯蚓繁殖率變低的難題。
蚯蚓糞也有大用
給蔬菜西瓜育苗當“溫床”
除了對有機固體廢物進行分解,蚯蚓還有多種作用。趙海濤介紹,蚯蚓具有旺盛的吞食土壤和有機垃圾的能力,除金屬、玻璃、橡膠、塑料外,經過發酵的有機垃圾,通過蚯蚓的消化系統,在各種酶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轉化,成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營養物質。因此,利用蚯蚓可處理城市垃圾,以及造紙、釀酒、食品、屠宰、制革、果品加工等工業的廢渣、污泥。這樣既可化害為利、變廢為肥,又可利用廢物養殖蚯蚓,既生產優質的動物蛋白原料,又生產肥沃的有機物料,一舉兩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學院有兩位老師針對蚯蚓糞便進行的“一種蚓糞復配蔬菜育苗基質及其制備方法”、“一種西瓜育苗基質及其制備方法”等技術均獲得了國家專利。“簡單地說,這兩種專利都是利用蚯蚓糞育苗。”趙海濤介紹。
原來,傳統的育苗基質以泥炭為主,然而開采利用草炭不但破壞濕地生態系統,而且導致碳的大量釋放,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蚓糞是蚯蚓通過體腔處理有機固廢的產物,能使許多有益微生物得以生存并具有良好的吸收和保持營養物質的能力。蚓糞替代傳統基質生產中的草炭作為育苗基質材料,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目前,學院建有專門的蚯蚓繁育與產品研發基地,針對蚯蚓的各種運用的科學研究也正在進行,未來我們將會把蚯蚓在醫藥、食品、環保等方面的作用挖掘出來,形成固定的產品。”趙海濤介紹。
通訊員 陶天云 記者 喬云
吃下生活污泥,排出純凈肥料 揚大利用蚯蚓凈泥技術國內領先
2015-09-22 來源:揚州新聞網-揚州晚報 作者: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