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成立“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研發中心
2015年10月16日 紅網
“這兩個研發中心的成立在全省也是首創。”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透露,2002年至2014年,湘潭市在芙蓉路、萊茵路、長新路、霞光東路等地逐步探索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按照PPP模式開發經營,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10.49公里。今年,市建筑設計院將充分利用研發中心的技術優勢,牽頭落實芙蓉大道復線和商城路的“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設計工作,通過構件預制和現場吊裝方式將污水、雨水、給水等管道集中敷設。
該負責人介紹,比起看不見的綜合管廊,湘潭市“海綿城市”建設則廣泛體現在市政道路、景觀綠地、城市景觀主干道、住宅小區等與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事物中。例如,湘潭市在北二環道路綠化提質改造時采用了縱向下凹綠地方式收集道路雨水,在芙蓉路復線北段設計時采用生態植草溝收集道路雨水,以達到雨水在源頭滯留、慢排緩釋效果,避免在暴雨天氣出現“看海”現象。
這兩個專項研究中心歷時一年建成,集結了全市建筑設計領域40余名專家、學者,將為今后湘潭市“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下堅實的學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