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解決廣東“污泥圍城”的秘密
由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主辦、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承辦、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支持的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交流會11月18日下午在廣州隆重召開。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環境監測與科技標準處處長林文、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固廢與重金屬管理處調研員徐小華、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技術部副主任劉媛、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委員專家賈立敏教授等嘉賓出席了會議。本次會議規模空前盛大,我省各地市環境保護局、省內外從事污泥處理處置相關領域的高校、水務集團、污水處理廠、污泥技術研發機構、工業企業等200多家單位4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區岳州主持。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林文處長在會上對廣東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作提出了幾點意見:一是要高度重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管理工作;二是要逐步完善相關標準技術規范;三是要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她強調在環保治理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要積極推廣先進實用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鼓勵省內環保企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在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研發出具有核心競爭力、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同時,省環保廳大力支持污泥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推廣成熟實用的污泥處理處置示范工程。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固廢與重金屬管理處調研員徐小華從政策的角度介紹了我國近年來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的發展情況,簡述了我省近年來污泥管理工作的要點。他指出,近年來,我省污泥管理有如下工作要點:一是不斷完善法規和制度,為規范污泥管理工作奠定基礎;二是制定和實施規劃,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強化屬地管理,切實加強污泥監管力度。面對我省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滯后及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水平整體不高等問題,提出下一步,我省應加強部門協作,配合住建部門,進一步加強指導和規范各地污泥環境監管工作。要加強污泥處理處置工作考核,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共同推進行業發展。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委員會委員專家賈立敏教授在會上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政策進行解析,認為我國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的政策明晰,技術路線明確,標準規范也基本健全,但仍存在不少政策瓶頸,如國家職能部門和技術屆的集體缺位和失職、標準缺乏可操作性、出現政策誤讀情況等。針對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仍然缺乏技術的難題,賈立敏教授提出了污泥處理處置的幾種基本技術路線,包括沼氣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厭氧消化技術路線、土地利用為主的好氧發酵技術路線、污泥干化-焚燒技術路線、建材利用為主的污泥高干脫水處理技術路線。
會議還邀請了國內外從事污泥處理處置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技術、設備擁有單位為參會代表介紹了他們技術、設備產品的情況,為參會者推介當前先進實用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作為會議的承辦單位,我會在會場外設立在多個展位,圖文并茂展示我省更多優秀實用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設備。會議交流的技術如下:
東莞源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將HCR水力空化污泥減量技術用于生活污水處理的企業,其研發的技術開創了“污泥源頭減量減容化+資源化利用”相結合的一條龍式污泥處理處置的全新技術路線。
深圳市環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創新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RRS®亞臨界熱水解(蒸汽熱解)技術,該技術是針對污泥資源化處理的新一代熱水解技術。
廣東綠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經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防釋磷重力濃縮+脫水干化+摻燒產能杜絕二次污染”的思路研發出污泥高效干化成套設備,該技術獲得2015年度廣東省應用型科技研發-節能環保領域專項資金資助。
中山大學孫連鵬教授的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建立了具有污泥源減量特性的MOSA新工藝,可實現污泥源頭減量25%以上,適用于不同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新建或改造。
與傳統的污泥處理技術、碳化技術相比,由廣東金泥華牛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太陽能熱解碳化技術則具備技術和經濟優勢,能夠保證污泥處理徹底無害化。同時,由該公司研發的常溫常態氧化破膜污泥深度脫水技術也為污泥處理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有了更深的推進。
珠海市德萊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通過對市政污泥進行改性,再經過專業裝備及蒸餾裝置處理后,能對污泥進行很好的資源化利用。
廣東茵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干餾法(炭化)處理污泥新技術,對生化污泥、印染污泥進行綜合處理,是污泥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與資源再利用的新途徑。
佛山市金凱地過濾設備有限公司依托多所高校資源,歷經十余年成功研發出智能全自動高壓壓榨機,該設備有如下優勢:智能全自動、高壓低能耗、高效高干度、暗流無污染、洗布不用水、適用領域寬。
由挪威GEA集團研發的臥螺離心機主要用于市政和工業領域的污泥處理,對污泥濃縮和污泥脫水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