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園林公告統計,截止2月15日,進入2017年的46天以來,東方園林已中標5個PPP項目,合同總額達到119.12億元。這5個項目分別是6.8億元的單縣東舜河生態修復及綜合整治(A 段)PPP 項目、8.9億元的襄陽市魚梁洲環島景觀帶PPP項目、33.6億元的玉溪大河下游黑臭水體治理及海綿工程項目、45.6億元的為獨山縣九十九灘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24億元的濟寧市任城區濟北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PPP項目。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連獲5個大單,總金額超過110億,可以說平均7.2天就獲取一個約23.8億元的大單,東方園林的拿單速度如“坐火箭”般直沖云霄。而通過對這些項目的分析以及觀察東方園林本身的發展路徑,其實不難發現這家公司成功的秘密所在。
業務分布綜合全面,企業基礎實力雄厚
在東方園林前兩個月拿到的這5個訂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特征,一個是業務涉及領域多,包含海綿城市、水環境治理、污水處理、生態修復、土壤修復等多個領域。另一個特征則是合同訂單金額大,有3個20億元以上的項目,最低的一個項目也有6.8億元。
東方園林在進入環保領域之初就將自己定義為生態環保全產業鏈企業,不僅在其擁有多年經驗的海綿城市、水環境處理等方面發展的風生水起,且在生態修復、工業危廢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布局。并通過企業并購和技術研發等手段補足短板,迅速在相關領域中樹立起了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其多年從事園林景觀行業,該行業同環保行業部分經營特征類似,在業務拓展、項目執行、成本把控、項目回款等能力上,東方園林同樣具備豐富的經驗。也因此,其在拓展相關環保PPP項目時,能提供“拿單快”、“建設快”、“成本低”、“效果好”的優質服務。對于當前以項目質量為首要考量標準的環保PPP項目來說,東方園林顯然具備更好的拿單優勢。
PPP 金融優勢明顯,樹立行業發展標桿
其實,東方園林并不是一家只會仰仗過去的經驗的“吃老本”的企業,這家公司在創新上的態度更值得行業效仿。若從對項目上的助益效果來說,PPP金融以及技術研發可謂東方園林獲取大單的兩大“殺手锏”。
PPP作為環保產業的主要項目模式,既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也是制約企業前進的一個瓶頸。對于社會資本來說,投資巨大的環保PPP是項目是一家公司難以承受的,即便東方園林這樣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也不能做出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舉動,因此PPP金融的發展就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最大助力和阻礙這一矛盾體的結合。PPP金融發展的好,投融資順暢,項目執行順暢;PPP金融做的差,對整個項目乃至一個企業都會造成發展的負面影響。在當今,國家已經開始推進PPP資產證券化等方式以更好的推進PPP金融發展。但對于企業來說,自身擁有這方面的實力更為重要。
作為環保PPP的先行者,東方園林在PPP方面擁有多年經驗,其作為中國水環境PPP模式的開創者,不僅為自身獲取和執行項目提供了強大助力,更為同行業踏出了一條良性發展之路。目前據中信證券統計,自2015年以來,東方園林在環保PPP訂單上以629億元穩居行業第一,其成功顯而易見。
2017年第二個月份即將過去,東方園林目前創造的不到兩個月訂單破百億的奇跡是否會再次刷新固然值得期待,但相對高速發展的企業經營局面,其良性科學的戰略模式和創新思維則更值得行業思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