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排水設施建設 構建內澇風險防范體系

臺盟沈陽市委員會主委 吳利薇

我市應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加大對城市雨水徑流的源頭控制,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調節的作用,緩解城市內澇,為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提供保障。
低影響開發是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雨水源頭控制設計,實現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從而使開發區域盡量接近于開發前的自然水文循環狀態,進而保證將土地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完善城市排水規劃,制訂符合我市實際的規劃建設方案。建立長效的排水管網管理機制,我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排水管網管理模式,并為管理機制的逐步升級和發展預留必要的條件。合理使用城市建設用地,采用滲、滯、蓄、排相結合的方式治理內澇。對于城市已建的排水管網系統應加強管理和維護,制訂城市防汛排澇預案并落實具體措施,加強防范和宣傳力度。要確保并加大對城市排水系統日常維護管理的資金投入,按標準定期進行排澇設施養護工作。各市政施工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地下排水管網的重要性,強化施工質量管理,確保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