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多種模式治理農村污水
2018年06月08日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陵水多種模式治理農村污水
|
通訊員 陳思國 黃艷艷
生活污水通過排污管道,進入處理設備,經過層層凈化處理后,變得清澈……如今,這樣的場景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城鎮、鄉村逐漸多了起來。
近兩年來,陵水因地制宜,采取建污水廠、打造人工生態濕地、利用一體化設備等模式,全面開展城鎮污水治理工作,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一幅生態宜居的城鎮圖景正徐徐展開。
在城鎮污水治理工作中,農村污水治理是重頭戲。據調查,陵水農村人口約29萬,占全縣總人口比例的75%。“按每個人每天產生0.1噸生活污水計算,陵水農村生活污水的日排放量就有2.9萬噸,此外還有村莊里牲畜養殖廢水。由此可見,農村生活、生產污水已經成為主要的污染來源,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刻不容緩。”陵水環保局局長吳定國介紹。
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改變農村污水無序排放現狀,陵水制定了《陵水黎族自治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總體規劃(2016—2025)》、《陵水黎族自治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9)》等,要求2018年底農村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60%,2020年實現100%全覆蓋,預計總投資達20億元。
吳定國介紹,陵水優先將“十三五”美麗鄉村創建目錄中的村莊、飲用水源周邊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內、主要河流湖庫周邊等村莊納入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中,按照“建設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方式,開展治理工作。
靠近鎮墟的村莊,采用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模式,通過完善鄉鎮污水收集管網,使污水進入鄉鎮污水梳理系統,例如新村鎮、英州鎮、光坡鎮、黎安片區正在實施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在村域面積比較廣闊的村莊,采取人工濕地處理模式,例如文羅鎮坡村、椰林鎮卓杰村等;在村域面積較小,土地資源緊張的村莊,采用一體化設備治理模式,例如椰林鎮坡留村、英州鎮福灣新村……在農村污水治理實施過程中,陵水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考慮村莊地形地勢、村域面積、現有溝渠管網資源等因素,采取最適宜的污水治理模式,以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
據了解,去年陵水計劃推進48個自然村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目前這48個項目中的28個已竣工,剩余的20個也將于今年內全部完工。“今年,環保局負責8個鄉鎮22個行政村共計54個自然村建設污水治理工程,總投資2.15億元,各項目正在進行邀標、審批、圖紙測繪、編制實施方案等階段,預計2018年8月可全部完成招標工作,全面進入開工建設階段。”吳定國介紹。
為保證建設完成后的農村污水治理設施能夠良好運行,陵水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由專業機構進行維護管理,制定績效測估辦法,健全污水排放監測系統,在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的同時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本報椰林6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