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讓秀山蝶變
▲海綿化打造秀山中和廣場環道
6月11日至12日,記者在秀山采訪時,秀山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該縣充分利用依山傍水優越條件,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武陵山區最美城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人水和諧新景,是秀山美麗蝶變的一個縮影。
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6月12日9時許,大雨突降秀山體育公園,但地面毫無積水,因為這里進行了海綿城市建設,通過路面鋪設專用透水瀝青及透水磚,下面連接著網狀透水管,可以讓雨水及時滲透。
秀山縣城三面臨水造就了美麗,也常因強降水發生城市內澇。據了解,該縣是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3個市級試點城市之一,體育公園是當地打造海綿城市工程示范點之一。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緩解內澇,運用滲、凈、排等技術措施,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需求,讓城市容貌愈加絢麗多彩。
花團錦簇、綠意盎然,這是記者在秀山體育公園看見的景色,更是海綿化改造后展現出的靚麗新姿。
不再擔心路滑了
據了解,秀山體育公園步道升級改造,鋪設用的是當地自主研發生產的全硅石無粘膠透水磚和透水瀝青。
“秀山本地有豐富硅石資源,全硅石無粘膠透水磚是利用硅石開采工程中廢棄硅石作為原材料生產的,既解決了我縣廢棄礦石堆放破壞生態的問題,也達到了培育產業、滿足工程材料所需。”秀山縣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秀山體育公園內有生態停車場、雨水花園、雨水濕地等設施,能消納凈化多余雨水,為居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活動場地。“現在出門小雨不濕鞋,中雨不積水,大雨也不內澇了。”居民李阿姨告訴記者,雨后她會堅持出門健步走,不再擔心路滑、濕鞋問題了。
據了解,秀山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同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高效有序推進6.4平方公里試點建設工作。到2020年,預計城市建成區30%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
完成8個背街小巷改造
記者來到秀山縣中和街道解放社區付家院組38號,在70歲艾珍仙家看見,門前新鋪石板上,老兩口種上了各式各樣花卉,大大小小百來盆。
“以前這里下雨天寸步難行,夏天臭氣熏鼻,花卉都是養在樓頂的。”艾珍仙說,她曾因為路面濕滑摔倒過,導致手腕骨折,一年多時間才恢復。
“去年下半年,付家園進行環境整治,污水、雨水進入管網,重新鋪上了石板路。”老伴劉立品說,家門口環境越來越好,就讓兒子把花卉全部搬下樓,擺放在大門前。
秀山縣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秀山實施背街小巷整治和老舊小區改造,已完成付家院等8個片區背街小巷項目,改造面積約6.5萬平方米,今年新實施的11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都市傳媒記者 陳英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