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2012年國務院三號文件關于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出臺后,新余市把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將水資源管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等“三條紅線”指標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目前,新余市基本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水資源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2017年在全省組織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考核中,新余市取得總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新余市相繼實施了仙女湖、孔目江、袁河、袁惠渠等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轄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進行了劃定,進一步加強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警示牌、界樁等規范化建設,先后關閉搬遷孔目江、袁河兩岸企業,取締了仙女湖水域內網箱養魚,在仙女湖、孔目江兩個飲用水源地建污水處理設施。
2017年以來,持續開展了“保家行動”水環境專項整治,全市333座水庫、2293座山塘全部退出承包養殖,水庫水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開展水生態保護修復
在加強城市周邊景觀壩工程、袁河抬水工程、濕地公園建設的基礎上,新余市積極開展郊區及農村水環境生態建設,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為目標,以解決縣鄉河道功能衰減、水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為重點,開展河道綜合整治,通過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措施,著力恢復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澇能力,改善農村水環境和用水條件。
2014年以來,先后開工建設了仙女湖區城區防洪工程(界水江)、分宜縣洋江鎮防洪工程、分宜縣洞村鄉防洪工程、仙女湖區(觀巢段)防洪工程、仙女湖區(歐里段)防洪工程、渝水區下村工業平臺防洪工程、渝水區人和鄉防洪工程,開工建設了孔目江、袁河防洪排澇閘,投資4600萬元擴建了溢流壩取水等工程,通過加強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升了生態功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加強入河排污口整治
為加強入河湖排污口整治,新余市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市入河湖排污口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市水務、環保、住建、農業、城管等分管領導組成,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合力推進。通過制定整治方案,明確目標要求、任務及各部門的責任,開展專項調查,切實掌握入河湖排污情況,開展全面整治工作。
目前,新余市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實行了登記,納入臺賬管理,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錄入了國家水資源管理系統和省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已完成了永清環保新余垃圾焚燒發電廠、高新區艾格菲畜牧養殖有限公司、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分宜珠江礦業有限公司等14個入河排污口的設置審批,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審批完成,走在全省前列。為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對飲用水源地排污口開展了重拳整治,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進行了封堵。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2014年至2016年,新余市按照水利部《關于加快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展了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在省水利廳的大力指導下,堅持堵疏結合的理念,突出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及城市供水、節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扎實有序推進試點各項工作。通過三年的試點建設,各項試點任務圓滿完成。
2017年底,新余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全國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同時,按照省水利廳關于開展全省水生態文明縣、鄉(鎮)、村試點建設和自主創建工作要求,在全市開展了2個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鎮、7個試點村建設,全市上下形成了市、鄉、村三級聯動的水生態文明創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