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全市51家污水處理廠全面啟動提標
時隔十年,我市污水處理廠再次提標。從市排水管理處獲悉,隨著最新排放標準出臺,全市51家污水處理廠已全面啟動提標改造。“改造完工后,出廠水質將由目前的一級A提升至相當于地表準IV類水,部分廠可達準III類水。”市排水管理處負責人說,今年我市河湖治理的重點任務是“減污”,其中一個發力點就是污水處理廠的擴容提標。
蘆村、城北、太湖新城三大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著市區約七成的污水,最近三大廠忙得不可開交,提標改造工程五六月就將全面開工,2021年1月1日前要按新標排放。從三廠所屬的市水務集團獲悉,各污水處理廠投運以來曾在2008年進行過一次改造。“相比上次,這一次的改造難度更大。”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新的排放標準更為嚴格。根據我省新出臺的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出廠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要從50mg/L降為40mg/L,總磷從0.5mg/L降為0.3mg/L,氨氮從5mg/L降為3mg/L,整體主要污染物削減20%以上。
新標出臺意味著全市51家污水處理廠都要進行提標改造,其中無錫市區和宜興處于太湖流域一、二級保護區內的17家污水處理廠任務更重,除了增加工藝段、升級處理技術,大多還需改造廠內構筑物和更新設備。“目前太湖水體氮磷指標仍較高,全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后按照新的排放標準出水,有助于改善湖水富營養化現象。”市排水管理處負責人介紹。
削減入河入湖污染,不僅是降低幾個“硬指標”,還要力求水質更“健康”。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利用濕地涵養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成為一項新的探索。華清路與周新東路交叉口西南側,一塊小型人工濕地去年通水運行。來自附近一家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從進水渠流入濕地,流經種有美人蕉、菖蒲、再力花等植物的生態塘、表流濕地和沉水植物塘后,自溢流堰出水進入附近的河道。“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主要是氮磷營養鹽含量高,而這恰是水生植物、微生物的‘食糧’。尾水經濕地凈化后,氮磷去除率可達30%以上,而且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更高。”負責該項研究的市太湖湖泊治理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以人工濕地涵養尾水已應用于我市部分污水處理廠,如城北污水處理廠就有濕地凈化這道工序。今年下半年,馬山污水處理廠將啟動改造,也計劃在廠外配建濕地。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在提標改造基礎上配建濕地涵養尾水,讓出廠水質不僅得到“凈化”,更實現“活化”。(朱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