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山、理水、潤城 新技術引領西寧海綿城市建設
記者近日從西寧市相關部門了解到,聚焦“治山、理水、潤城”的試點目標,西寧海綿城市建設系統推進“山體、水系、城市”三類空間治理,打造出海綿城市建設的西寧樣本。
2016年西寧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試點建設期圍繞試點區總面積21.61平方公里,以“治山、理水、潤城”為實施路徑。經過四年建設,西寧市全面完成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建設試點績效目標要求,海綿城市建設成效彰顯。
城市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末的32%提高到目前的34.5%,試點區內山體林木覆蓋率達到85%以上,山體水土流失治理實現全覆蓋,城市安全指數進一步提升;經過建設治理,試點區內各水系水質狀況穩步提升,2019年湟水河試點區出境斷面各水質指標均優于2016年,試點區水面率由2016年的4.4%提高到2019年的4.73%;通過持續推進相關海綿建設產業發展,孵化了適合高原地區的產品企業7家,注冊資本總計達到3.4億元。
在“治山、理水、潤城”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路徑引領下,系統推進“山體、水系、城市”三類空間治理。治山:通過水土保持、沖溝治理、山林生態修復等系統建設內容,達到提高雨水利用率,實現涵養林地、減少泥土流失等目標。理水:恢復湟水河有機連通的“網狀”水系格局,增強濕地對河水、雨水和中水的凈化能力,提升濕地控沙能力,實現“藍綠交織,清水入湟”的建設目標。潤城:利用西寧降水量偏小的氣候特點,順應河谷緩坡地勢,通過地表自然匯流過程實現雨水逐級調控等技術措施解決城市水問題。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對雨水的控制和利用。
此外,西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還注重地方海綿技術標準的編制工作,在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績效考核等各個環節建立全方位的標準體系,實現了“試點變示范,示范成規范”的本土化標準體系。(范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