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 | 上海市青浦第三水廠一期工程 |
建設地點 | 上海市 |
項目規模 | 10萬噸/日 |
主要工藝 | 預臭氧+高密度沉淀+上向流臭氧活性炭+浸沒式超濾膜 |
建設單位 | 上海青浦自來水有限公司 |
設計單位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施工單位 | 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運行單位 | 上海青浦自來水有限公司 |
竣工時間 | 2011年1月-2012年11月 |
設計負責人 | 張增榮 |
施工負責人 | 鄢光軍 |
運行負責人 | 吳斌 |
項目簡介 | 本項目規模10萬m3/d,我國首次采用“預臭氧+高密度沉淀+上向流臭氧活性炭+浸沒式超濾膜”全流程凈水工藝處理微污染水源的水廠。該凈水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可確保出水水質全面優于現行國家標準,突破了之前微污染水源傳統凈水工藝的限制。 本項目膜處理車間內部所有工藝、電氣、自控儀表設備和整個水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備采購、安裝、調試采用EPC總承包模式,為膜處理車間和水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完整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在EPC實施過程中,針對膜處理工藝的特點,運用現有自動控制及儀表監測技術,經過多專業之間的協同設計,反復優化調整,設計了一套適用于膜處理工藝并符合運行管理需要的控制系統,實現了100%的自主編程,在充分發揮了膜處理工藝優點的同時降低運行維護的難度。 本項目于2012年12月建成通水,至今運行狀況良好穩定,各項出水指標均達到并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的要求。 |
上海市青浦第三水廠一期工程
上海市青浦第三水廠一期工程規模10萬m3/d,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采用“預臭氧+高密度沉淀+上向流臭氧活性炭+浸沒式超濾膜”的全流程凈水工藝處理微污染水源。實踐證明,該凈水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可確保出水水質全面優于現行國家標準,突破了之前微污染水源傳統凈水工藝的限制。
本工程中,膜處理車間內部所有工藝、電氣、自控儀表設備和整個水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備采購、安裝、調試均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實施EPC總承包,負責聯動調試后整體移交給建設單位上海青浦自來水有限公司,對膜處理車間和水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完整性和有效性負責。在EPC實施過程中,針對膜處理工藝的特點,充分研究其運行控制特點,運用現有自動控制及儀表監測技術,經過多專業之間的協同設計,反復優化調整,設計了一套適用于膜處理工藝并符合業主運行管理需要的控制系統,并完成了100%的自主編程,在充分發揮了膜處理工藝優點的同時降低運行維護的難度。
本工程于2012年12月建成通水,至今運行狀況良好穩定,各項出水指標均達到并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的要求。

圖1 青浦第三水廠廠區全景
二、技術先進性在全國范圍內首次采用“預臭氧+高密度沉淀+上向流臭氧活性炭+浸沒式超濾膜”的全流程凈水工藝。工程總體布置緊湊,節省用地和構建物材料。主處理構筑物集中合建,流程順暢,節省管材,降低水損,體現節能降耗先進理念,用地指標和制水成本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設計中對主要單體逐個論證,精益求精,選用新型水處理構筑物—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和上向流活性炭濾池,相比于常規的平流沉淀池,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占地面積和排泥量分別僅為后者的30%和1/2~1/3。上向流活性炭濾池工程造價低于國外同類產品,且水頭損失小,不需提升,節能效果顯著。本工程核心單體浸沒式超濾膜池,通過多項優化創新技術,整個膜系統實現100%的自動化運行。膜水反沖洗采用單獨設置反沖洗泵的方式,同時,對管路進行了共用設計,采用了便捷的膜化學清洗方式。
結合本工程,已申請2項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發明專利。以本工程為主要研究案例的科研項目《微污染飲用水源的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高氨氮和高有機物污染河網原水的常規處理優化技術》、《城鎮供水浸沒式超濾膜凈水集成技術及示范應用》、《城市大型給水廠超濾膜凈水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先后榮獲2011年度、2013年度和2016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2020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圖2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圖3 超濾膜處理車間內景
三、運行成效采用先進的PLC控制系統,并充分運用工業以太網及現場總線技術,使全廠實現無人值守。針對膜處理工藝的特點,充分研究其運行控制特點,經過與工藝專業的協同設計,實現了膜處理工藝的全自動控制。為了支持更好的對高密度沉淀池及膜濾池工藝的控制,配置了全面的儀表設備用于檢測工藝流程各環節的狀態。本工程設計階段充分利用了EES軟件等各類設計工具,有效的縮短了設計時間并提高了設計質量。
本工程于2012年12月建成通水,至今運行狀況良好穩定,各項出水指標均達到并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的要求,其中出水濁度僅0.02NTU,比現行國家標準(濁度低于1NTU)有了大幅度提升,氨氮低于0.2mg/l,耗氧量低于1.5mg/l,氨氮和好氧量的去除率分別達到約90%和約80%。投產以來各生產構筑物和機泵設備運行正常,無事故發生。
-
11:46已群發
-
昨天 11:04已群發
-
星期三 15:04已群發
-
星期二 12:38已群發
-
星期一 10:17已群發
-
星期日 00:00已群發
-
07月31日已群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