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千億環保市場該如何釋放?云南將這樣做 時間:2022-06-13 09:57來源:云南省人民政府評論(0)分享 6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云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為《規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6-13  來源:千億環保市場該如何釋放?云南將這樣做 時間:2022-06-  瀏覽次數:89
核心提示:千億環保市場該如何釋放?云南將這樣做 時間:2022-06-13 09:57來源:云南省人民政府評論(0)分享 6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云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為《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資源綜合利用和水污染防治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差異化發展取得明顯突破。高效節能產品、污水處理裝備實現規模化生產。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裝備形成常規裝備自主化生產能力。環保設計省內自主化程度明顯提升,環保設施第三方運維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千億環保市場該如何釋放?云南將這樣做

時間:2022-06-13 09:57

來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評論(0

 

6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云南省“十四五”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為《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資源綜合利用和水污染防治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差異化發展取得明顯突破。高效節能產品、污水處理裝備實現規模化生產。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裝備形成常規裝備自主化生產能力。環保設計省內自主化程度明顯提升,環保設施第三方運維服務占有率進一步提升,節能環保服務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形成專業細分優勢,環保產業成為綠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1655085655814753.png

“十四五”期間,云南省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總目標

《規劃》指出到2025年,環保產業發展成為我省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功能完善的現代環保產業體系,實現以下目標:

1.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5年,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資源綜合利用和水污染防治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差異化發展取得明顯突破。高效節能產品、污水處理裝備實現規模化生產。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裝備形成常規裝備自主化生產能力。環保設計省內自主化程度明顯提升,環保設施第三方運維服務占有率進一步提升,節能環保服務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形成專業細分優勢,環保產業成為綠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2.特色優勢領域整體提升。以減污降碳為抓手,著力打造5條競爭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鏈,建設一批集聚度高、優勢特征明顯的環保產業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園,在稀貴金屬及有色金屬回收利用、節能環保裝備制造、九大高原湖泊和重點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硅鋁磷產業廢氣資源化及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實施一批示范工程,推動形成契合我省綠色低碳發展的現代環保產業體系。

3.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配套政策、行業規范和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新興業態和模式全面推廣,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更加完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普遍形態,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持續優化。

確定“十四五”期間,云南環保產業發展重點領域

依托云南省資源和市場優勢,結合環保產業發展特點,著力提升技術研發、引進、轉化、應用能力,面向“十四五”時期生態保護、污染防治、減污降碳和環境服務需求,圍繞高效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先進環保產業等重點發展領域,通過示范帶動整體發展。

(一)高效節能產業

節能技術裝備。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內燃機、節能型變壓器、節能三相異步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特種泵、高效照明產品、礦山機械、電線電纜以及節能裝備關鍵零部件。積極推廣綠色食品加工專用設備、煙葉果蔬節能環保烘烤設備,高效節能磨礦機、低電耗有色金屬電解系統,新型燃氣窯爐、節能型窯爐、大容量及高功率密閉熔煉爐,高效光熱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裝備,天然橡膠濕法混煉技術及裝備,適應高海拔特點的內燃機節油技術裝備。積極發展智能電網、微電網、儲能技術及裝備,企業能源計量監測控制和可視化管理系統及相關技術。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推廣高效燃燒技術和余熱余壓利用技術。

綠色建材。全面推進綠色建筑、抗震建筑、智慧建筑、裝配式建筑等綠色低碳抗震建筑技術研發和應用。大力發展建筑模塊化技術、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鼓勵開發應用光伏、光熱建筑一體化技術和產品,鋁合金型材、竹木結構用材、節能環保面板,綠色低碳外墻保溫材料、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建筑涂料和膠黏劑等建材。積極推廣高性能減隔震技術和產品、結構與保溫裝飾一體化外墻板、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和熱反射膜。開發推廣節能玻璃、節能門窗、輕量化節水型衛生陶瓷。開發適應“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的新型透水、高強地面建材。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等建材加快應用。鼓勵使用相變儲熱混凝土、相變建筑材料等節能功能建筑材料。

節能低碳服務。積極培育節能服務業,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模式、碳資產管理模式,加快推進節能環保服務業綜合發展,打造節能技術研發、咨詢服務,推廣能源費用托管、融資租賃等商業模式,鼓勵提供集節能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維護等為一體的總承包服務,支持開展節能咨詢、評估、監測、檢驗檢測、審計、認證等服務,推動服務內容由單一設備、單一項目改造向能量系統優化、區域能效提升拓展。積極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綜合能源服務。以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和石化化工等為重點,研究行業碳排放計量、監測、統計、核算制度方法。推廣降碳技術裝備,促進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積極推動碳匯項目開發和實施,充分依靠荒山、荒坡、石漠化區域的林業發展蓄積碳匯。積極開發一碳化工技術,跟蹤碳捕集、碳封存技術。

(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推進有價金屬回收及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提高資源綜合回收率。開發生產固體廢物資源化產品,積極發掘“城市礦產”利用途徑和技術,推廣可再生資源制品,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建設“無廢城市”。建立健全廢舊電子電器、汽車、廢雜金屬、輪胎、塑料等廢舊資源分類回收管理系統。開展餐廚垃圾、農林廢棄物、畜禽養殖廢物、市政污泥等綜合利用。推廣節水、雨水調蓄利用技術與裝備。建設廢物交換信息服務平臺,全面開展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中介服務、金融服務。

共伴生礦、尾礦資源化利用。重點開發推廣低品位伴生礦及尾礦資源綜合回收與利用技術,低品位鉑鈀礦提取工藝技術,新型綠色礦冶技術。加大對共伴生礦產中銦、鉈、鎘、鍺等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力度,重點支持原生或共生稀貴金屬礦物綜合提取及高效分離提純技術集成。合理利用高硫煤,開發煤伴生硫鐵礦資源及稀貴金屬回收技術。大力發展利用煤層氣,推廣大容量煤泥與煤矸石、礦井瓦斯等低熱值燃料混燒發電技術。開發推廣加大共伴生有價組分綜合回收利用、膏體尾礦干式堆存、尾礦充填利用與自動化控制、尾礦膠結充填采礦等關鍵技術,尾礦低成本生產超高強度混凝土、微晶玻璃等技術。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利用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磷渣、鋼渣、冶金渣等資源生產新型建材,利用工業固體廢物作為水泥熟料生產原料及水泥混合材料,利用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頁巖等生產空心磚和裝飾磚,推廣高摻量(高于50%)粉煤灰、全煤矸石燒結空心磚新工藝。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生產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利用工業廢渣、建筑垃圾制造高透水性生態陶瓷磚。

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推廣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稀有金屬提純還原技術、報廢機動車主要零部件無損拆解技術、廢塑料混雜物分類技術、廢催化劑無害化高效回收利用技術,廢玻璃分揀回收、易拉罐有效組分分離及去除表面涂層技術。實現報廢機動車、廢舊電器、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廢雜金屬、廢紙、橡膠、塑料等典型“城市礦產”分類回收利用,提高稀貴金屬精細分離提純、塑料改性與混合廢塑料高效分揀、廢電池全組分回收利用等裝備水平。

水資源節約利用。工業領域推廣高硬高堿循環水處理技術、水質分級梯級利用技術、高鈣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回用技術、變頻節水系統等節水技術。生活領域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和滇中城市群等缺水城市為重點,推進居民住宅小區、醫院、學校、機關、服務業等單位中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業領域推廣輸水明渠防滲、噴(滴)灌、微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無動力雨水收集器、集成式雨水收集系統、虹吸雨水斗、虹吸排水系統等雨水收集、處理及利用技術設備。

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發農業固體廢棄物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技術裝備,促進農林畜業固體廢物利用產業發展。利用生物質類農林廢棄物生產人造板、生物質燃料、生物培養基,發酵制飼料、沼氣、高效有機肥。積極研發適用于花卉、蔬菜和煙草種植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鼓勵利用蔗渣制備可再生燃料、木糖、紙漿、包裝材料、顆粒活性炭、膳食纖維等產品。利用糖蜜發酵生產酵母與味精,制備乙醇、檸檬酸、賴氨酸與冰醋酸等產品。

(三)先進環保產業

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實施我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鏈條綜合治理體系,圍繞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生活垃圾及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等,研發引進推廣先進適用的污染治理技術裝備,發揮環保藥劑、環保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提高環保技術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扶持環保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我省環保產業由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控轉變。

水污染防治。以滇中城市群、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為重點,積極研發和推廣改進型曝氣生物濾池聯合處理技術、低成本深度脫磷除氮技術、短流程脫氮技術、高濃度活性污泥處理技術,穩步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積極研發推廣自流式、無動力、低成本、易維護的農村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積極發展煤化工、制藥、有色金屬采選冶、造紙等行業水污染治理離子交換、膜分離、酸化混凝處理、廢水回用等技術裝備。建設完善高原湖泊有毒物質監測分析預警系統。

大氣污染防治。針對冶金爐窯煙氣,研究開發減污降碳協同減排技術裝備,積極推廣煙氣硫硝塵一體化凈化、無組織污染物收集治理及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健全行業減排核心技術裝備生產、安裝、運行、維護體系,推進裝備標準化、集成化、系列化、大型化設計和制造。重點推進大型工業鍋爐和爐窯煙氣脫硫、脫硝裝置升級改造,推廣工業可燃廢氣資源化、工業煙氣超低排放、廢氣和溫室氣體治理等技術。

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加強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技術研究,重點研發土壤生物修復、土壤氣相抽提、重金屬電動分離等技術,推廣熱脫附、化學淋洗、氧化還原等技術裝備。積極開展農田土壤污染、工業用地污染、礦區土壤污染等治理和修復,開發土壤生態修復、礦物型土壤調理材料及應用技術。開展礦區塌陷區土地復墾、植被生物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煉焦、鉛鋅礦采選和冶煉、銅礦采選等行業為重點,開展關停企業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以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遺留地塊為重點,加強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

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推廣生活垃圾智能識別、自動分類計量、精細分類分選、儲存除臭技術,開發適用農村地區小型化垃圾熱解技術裝備。推進市政污泥等城市低值廢棄物處理處置。鼓勵企業研發生產對醫療廢物、冶煉及電鍍污泥、污酸中和渣、廢陰極、鋁灰、鋁電解槽大修渣、電解鋁炭渣、電鍍行業污水處理渣等進行處理處置的技術裝備。積極推動危險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建立醫療廢物收集運輸管理系統和危險廢物大數據監管平臺。

減振降噪及輻射污染防治。開發和生產高效多功能消聲器、吸聲構件和系列化隔振、減振器,系列化風機、水泵、電機及汽車消聲器,重點發展用于大型通風及空氣動力設備消聲的配套消聲器。推廣應用新型吸聲、隔聲、減振技術、材料及裝備。開展輻射劑量學和輻射監測技術研究,促進監測儀表及防護裝備升級改造。

環保功能材料。推廣應用固體酸堿催化劑、廢氣凈化催化劑、高效吸附劑,推動可降解選礦藥劑、無氰浸金劑、可降解絮凝劑、綠色阻垢劑、多功能氧化劑、納米藥劑等研發生產。鞏固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研發、生產、測試方面的領先地位。環保服務。推動自動連續監測和污染治理設施一體化運維服務,推行環境工程咨詢、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環保服務總承包。發展生態修復、環境風險損害鑒定評估、碳交易、用能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環境物聯網等新興環保服務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環境基礎設施領域,開展小城鎮、園區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試點。推進服務業態和模式創新,推廣合同環境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等服務模式,發展“環保管家”、“環保醫院”、“環保超市”等綜合服務平臺。探索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模式,推行環境治理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

確定“十四五”期間,云南環保產業主要任務

按照“優布局、強優勢、補鏈條、上臺階”的發展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培引產業主體,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提質增效環保服務業,積極開拓外部市場,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數字化建設,實現環保產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一)優化產業布局

堅持精準化、特色化、差別化發展道路,以市場需求大、工業基礎好、科技人力資源集中的昆明、大理、曲靖、玉溪、楚雄、紅河為重點,兼顧帶動和輻射其他州、市,打造滇中引水工程流域節能環保產業經濟帶。其他州、市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優勢,集中力量和資源,實現單點突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基地和環保產業服務業。增強基礎和共性技術的產業支撐能力,加速節能環保技術在生產、生活、生態重點領域應用,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推動昆明建設環保產業1園3基地。依托現有國家級開發區,建設昆明環保產業科創園,重點開展環保技術研發、系統集成、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投資等業務。依托骨干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工業煙氣處理、環境監測儀器等環保裝備制造基地,打造高效節能內燃機、節能型變壓器、特種泵、礦山機械等節能裝備制造基地,創建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節能玻璃、節能環保面板、新型墻體材料等綠色建材制造基地。

推動大理建設國家環保產業園。依托云南祥云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大理環保產業園,重點發展冶煉廢渣、廢棄家電、鉛酸蓄電池、廢舊橡膠輪胎、廢棄農地膜回收利用產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制造和LED照明產品制造等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園區污染物綜合治理水平和效能,嚴格執行重金屬污染物削減計劃,建設生態產業園區。依托優勢企業,重點發展畜禽糞便、餐廚垃圾、農業廢棄物和病死畜禽生產有機肥技術和生產線。

推動曲靖、玉溪、楚雄、紅河發展環保裝備制造產業。依托有條件的園區和企業,曲靖重點發展高效儲能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裝備、水處理設備、環保新材料等產業,玉溪重點發展高效儲能、節能變壓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等產業,楚雄、紅河重點發展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涂料、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等產業。

推動其他州、市加快發展當地特色環保產業。其他州、市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積極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生態修復、綠色建材、環保服務等產業。

(二)大力培育引進產業主體

以環保領軍企業為主體、骨干企業為重點、中小企業為補充,第三方機構為紐帶,綜合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政府扶持引導和行業協調聯動作用,推動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共生關系,著力打造環保產業發展的“雁陣”。

發揮環保產業集團作用。以云南省環保領域重大需求為導向,發揮集團資源整合平臺作用和產業發展引領作用,聯合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發展與轉化平臺,打造產業服務體系,引領云南省環保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國家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大力推動第三方環保產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支持和推動環保企業資產證券化,鼓勵上市并購,拓展綠色信貸、綠色信托、綠色資產支持證券、融資租賃等業務,在不斷拓寬投融資空間的同時,做大做強,加速發展。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研究制訂“一企一策”扶持措施,支持龍頭企業向技術研發、系統集成、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等全產業鏈發展,積極推動大中型企業剝離環保相關業務,成立專業化環保產業公司,為同行業提供高水平的第三方治理服務,培育發展一批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培育、市場開拓、兼并重組,推進企業間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合作共贏。支持龍頭企業有效整合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資源,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引導中堅力量企業加速發展。遴選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細分領域市場占優勢、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節能環保骨干企業,研究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加大中堅企業扶持力度,幫助企業穩步發展壯大。針對產業鏈短板和弱項,支持培育一批中堅企業實施“補鏈”、“強鏈”行動。積極引導中堅企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企業競爭力。

大力培育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再生資源、垃圾處理等細分行業領軍企業,著力發展特色技術產品、專用裝備、環保材料、藥劑等中堅企業。

鼓勵優勢中小企業做細做精。引導節能環保中小企業差異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精特新”企業。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研發、項目融資、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管理等專業服務,降低中小企業研發創新和運營成本。鼓勵中小企業瞄準市場空白,為終端用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高性能產品或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服務。強化資源要素支撐,借助公共服務平臺,破解融資、技術、人才等發展瓶頸問題,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促進龍頭企業、中堅企業與優勢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拓展優勢中小企業發展空間。

(三)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

結合我省資源優勢、市場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著眼未來產業發展,服務于綠色發展重大需求,發揮上游技術研發引領和資源供給優勢,提升中游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技術服務競爭力,保障下游技術應用和市場服務質量和水平,重點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水環境治理產業鏈、工業煙氣處理特色產業鏈、高效節能產業鏈、綠色建筑建材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環保產業。

1655085726301952.jpg

1655085735559231.jpg

(四)提質增效環保服務業

提升環保服務能力水平。完善節能環保服務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加強社會監督,提高服務質量。定期遴選和公布優秀服務案例,以點帶面,強化示范效應。加強專業整合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鼓勵和支持節能環保服務企業引進高級技術人才,激勵從業人員提升業務技能,打造高質量的服務團隊。深化行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發揮服務行業的媒介作用,搭建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對接平臺,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創新環保服務模式。鼓勵推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環境服務、第三方監測及治理、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重大環保裝備融資租賃等模式創新發展,開展新模式試點和節能環保“一站式”服務。推行節能、環保和回收綜合服務,推動共伴生礦、垃圾收運、再生資源回收信息共享。強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中堅企業和特色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完善環保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并購等方式組建大型、綜合型節能環保服務公司,中小企業積極發揮專業特色優勢,向專、精、尖發展,構建合理分層的行業體系。通過完善標準和管理辦法等措施,建立完善市場信用評價機制,加強對節能環保服務的規范化管理。

強化環保服務競爭與協作。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引導行業規范有序發展。破除環保市場“地方保護”、行業壟斷經營。鼓勵創新能力建設,支持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多元創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激勵機制,引導產業內企業公平競爭、開放合作,通過有效競爭培育優勢企業,圍繞優勢企業實現橫向、縱向、多層次和全方位協同創新。

(五)加快技術自主創新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以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滇中引水、重金屬污染防治、碳達峰碳中和等涉及的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成果轉化為重點,引導龍頭節能環保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應用主體,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內生動力。鼓勵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向企業開放,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有條件的大企業牽頭創建云南實驗室,共建共享技術研發平臺,提高中小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聚焦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現代農業等特色行業對環保產業的重大技術需求,以科研院所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等為支撐,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發揮高新技術園區、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等優勢,培育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推動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國家及云南省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和企業合作項目為依托,推動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重大技術“揭榜掛帥”聯合攻關,推進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在生產企業開展技術應用與推廣,形成一批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示范樣板。

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成果轉化平臺,提高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尾氣凈化、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共伴生礦及低品位尾礦資源循環利用等先進關鍵技術的產業轉化率。定期發布重點節能、低碳、環保技術裝備(產品)推廣目錄,及時組織區域內和跨區域環保產業市場供需對接、技術幫扶、專家進企業等服務,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綠色環保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帶動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六)積極開拓外部市場

創新國際科技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合作。充分發揮政府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的引導作用,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科技創新主體與國內外有關機構和組織開展多層次科技交流與合作,創新合作機制,提升環保產業對周邊區域輻射作用。

推動節能環保國際產能合作。依托自貿區等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大力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培育綠色消費市場,不斷壯大我省環保產業規模。鼓勵探索與周邊國家開展環保領域合作新模式。鼓勵企業發展外向型環保裝備制造業,參與境外環境工程建設。鼓勵外經貿企業投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打造境外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

推動環保企業“走出去”。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參加各類雙邊或國際節能環保論壇、展覽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等,充分利用有關平臺進行交流推介,開展國際合作,增強“走出去”能力。培育國際化環保企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抓住機遇,通過海外并購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參與境外公共環境基礎設施、污染防治設施等環保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出口成套環保設備,承接境外各類環保工程和服務項目。

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用好南博會等交流合作平臺,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帶來的機遇。支持引進國際先進的節能環保核心關鍵技術和設備。積極與周邊國家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村環境治理、跨界水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等交流合作。建立與毗鄰國家環境友好型城市伙伴關系。

(七)推進產業數字化建設

建設產業信息數據共享體系。完善網絡資源建設,打通環保產業信息資源傳輸通道,非涉密環保產業信息實現“上云上平臺”管理。建立健全環保產業信息交互平臺,建立完善數據資源和信息共享機制。形成云南環保產業信息“一張網”,提升數據共享服務、信息決策支持能力。建設企業端信息化系統。鼓勵大型企業建設企業端信息平臺,形成集過程監控、數據管理、綜合決策一體化信息系統。鼓勵第三方機構建設企業環境資源管理服務云平臺,為節能環保企業資源交換、行業規范化管理提供專業服務。鼓勵園區和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建設區域性智慧環境平臺。支持回收行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加快構建回收、運輸、加工利用為一體的城鄉固體廢物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監管體系。

確定“十四五”期間,云南環保產業重點工程

圍繞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規劃實施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高端技術裝備產業化、綠色示范創建、污染防治生態修復、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節能低碳改造七大工程。

(一)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程

重點打造高效節能裝備制造、先進環保裝備制造、資源循環利用、節能環保服務業等產業基地,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布局合理的環保產業示范基地。落實《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依托特色產業園,圍繞林產品加工、固廢處理等,打造一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

1655085824998698.jpg

(二)高端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

面向環保裝備產業高端化、集成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在污水治理、揮發性有機氣體治理、廢氣凈化設備、催化劑再生、廢催化劑無害化處置協同稀貴金屬提取、稀貴金屬高效富集和分離等領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前沿關鍵技術。圍繞高端節能機電產品制造、環境污染治理設備制造、節能環保裝備等引進成套設備、系統集成和關鍵高端零部件制造企業,建設國家實驗室、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或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推進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培育一批環保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企業。

(三)綠色示范創建工程

充分發揮各行業領域資源優勢,圍繞園區、行業、企業、產品、供應鏈等全面推進綠色示范創建。加強創建標準規范宣貫,示范創建信息共享。支持園區、企業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綠色制造示范、園區循環化改造、能效水效領跑者等示范創建活動。支持傳統產業園區應用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等共性技術,積極開展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技改升級。按照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推進綠色工廠創建。鼓勵企業開展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實踐,發揮示范效應。探索園區智慧化管理模式,開展綠色智慧園區試點建設。

1655085846915145.jpg

1655085867940220.jpg

(四)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程

通過實施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充分激發市場對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及服務的需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系列重點工程,以市場需求拉動環保產業加快發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統籌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水資源利用,重點實施長江上游、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建設,實施城市中水、雨水循環利用,工業、商業廢水回收利用等水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大氣污染防治。以減污降碳為抓手,以綠色鋁、綠色硅產業為示范,實施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煙氣治理和二氧化碳協同減排示范工程,實施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示范工程。實施黃磷尾氣、密閉爐尾氣等高熱值廢氣凈化及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針對農田土壤污染、工業用地污染、礦區土壤污染等重點區域,實施土壤治理和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等重點示范工程。

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重點在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區、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區、以金沙江為主的干熱河谷帶、滇東滇東南石漠化帶、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護地等區域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1655086195588598.jpg

1655086205188540.jpg

1655086217680494.jpg

1655086225235703.jpg

(五)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圍繞全省工業綠色發展工作重點,以提高資源產出率為目標,大力推進昆明、曲靖、玉溪、紅河等地區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試點示范,實施鋼渣、磷石膏、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示范工程,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開展多元化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工程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項目,培育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建立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促進再生資源清潔化回收,規模化利用和集聚化發展。

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依托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開展金屬共伴生礦產中銦、鉈、鎘、鍺等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點支持原生或共生稀貴金屬礦物綜合提取及高效分離提純技術集成示范工程。推進中低品位磷礦、錫礦、鉛鋅礦及尾礦綜合利用。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實施鋼渣、磷石膏、粉煤灰、赤泥綜合利用深加工,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生產復合材料、尾礦微晶玻璃、輕質建材、地膜、水泥替代物、工程結構制品等。重點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培育磷石膏、尾渣、尾礦大型綜合利用企業,突破磷石膏硫、鈣、氟資源的綜合利用。推動二、三級硅藻土在高等級公路的綜合利用。

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建設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資源跨區域協同利用。在電器電子產品、汽車領域等行業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示范。以再生資源龍頭企業為核心,推動退役動力蓄電池、廢舊家電、廢舊電機、報廢機動車、廢塑料、廢舊輪胎、玻璃纖維、建筑垃圾等資源循環利用和廢催化劑中稀貴金屬精細分離提純,加大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推廣力度,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建筑垃圾分揀、剔除、粉碎和建筑垃圾夯擴超短異型樁施工、建筑垃圾砌塊、建筑垃圾墻地磚等技術和裝備。開展“城市礦山”綜合利用示范工程。推進各類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實現生產過程耦合。

農林廢棄物回收利用。開展種植秸稈、養殖糞便、林業“三剩物”等農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利用農業固體廢棄物飼料化技術、肥料化技術、能源化技術推動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培育農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促進農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因地制宜開發蔗渣和廢糖蜜綜合利用產品,實施農村戶用沼氣和集中供沼氣示范工程。推廣標準地膜,引導回收廢舊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勵利用林業廢棄物建設熱、電、油、藥等生物質聯產示范項目。

1655086292665107.jpg

(六)綠色建材推廣工程

建立完善的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技術體系、標準體系、政策體系、監管體系。推廣可循環利用建材、高強度高耐久建材、綠色部品部件、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節水節能建材等綠色建材產品。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加強系統化集成和標準化設計,優化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進建筑全裝修,推廣精益化施工建造,加快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智能建造。推動形成一批綠色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骨干企業,建設一批綠色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七)節能低碳改造工程

加快實施鋼鐵、電力、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低碳改造,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節能低碳技術,實施一批鍋爐窯爐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燃煤替代、電機系統節能、變壓器能效提升、能量系統優化、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節能低碳工程。推進產業園區智能微電網建設,推廣建筑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一批用戶側儲能示范項目。

結合城市更新建設,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積極發展以廢金屬為原料的電爐短流程冶煉工藝,改進優化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生產工藝,研發推廣甲烷、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溫室氣體治理和碳捕集利用技術裝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推進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降碳,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建設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
 

近期發表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赞皇县| 定远县| 贵南县| 罗江县| 秦皇岛市| 额济纳旗| 容城县| 交城县| 和平区| 黄陵县| 廉江市| 化州市| 涿鹿县| 华蓥市| 瑞金市| 城市| 巴青县| 金寨县| 库尔勒市| 浦县| 霍州市| 苍梧县| 云龙县| 三明市| 哈巴河县| 武强县| 黎川县| 洱源县| 吴忠市| 同江市| 栾川县| 都匀市| 台湾省| 尚义县| 叶城县| 富川| 简阳市| 黄龙县| 河池市|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