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名城義烏創新“無廢城市”建設
首創工業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創新打造“無廢展會”
在校園,全市產生實驗室廢物的中小學實現了廢物集中收運全覆蓋;在小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100%;在園區,通過景觀設計和美化,垃圾焚燒廠變身大花園的變形記正在上演;在工廠,生產產生的垃圾通過“線上預約”,會有工業垃圾收運車“線下上門”處理,免除了“后顧之憂”……眼下,在浙江省義烏市,創建全域“無廢城市”帶來的改變滲透到每一個單元,覆蓋到每一個行業。
義烏投資16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花園式”垃圾焚燒發電廠。 (資料圖片)
義烏特色工業垃圾管理模式:“五全制+三網融合”
義烏輕工業高度發達,工業企業眾多,工業垃圾產生量巨大。自“無廢城市”創建以來,義烏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新時代美麗義烏規劃綱要和“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義烏首創工業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建成13個以鎮街為管理單元的工業垃圾分揀中心,成為全省首個工業垃圾分揀中心全覆蓋的城市。
在此基礎上,義烏將工業垃圾管理體系、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環衛體系深度融合,打造出“五全制+三網融合”的義烏特色工業垃圾管理模式,實現了工業垃圾從產生到收集、轉移、利用、處置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
蘇溪鎮是推行義烏特色工業垃圾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走進蘇溪鎮的工業垃圾資源化分類收集中心,只見一輛中型貨車緩緩駛入,司機刷卡、車輛過磅稱重后,中心智慧管理系統隨即顯示企業名稱、所載垃圾毛重,進場卸貨后,出口處的智慧管理系統還會自動計算垃圾的凈重。
“為了將垃圾從收運到處理都納入管控,我們建立了針對工業垃圾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囊括全鎮的工業固廢數據,形成源頭追溯、閉環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監管網絡。”蘇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鎮共有3060多家產廢企業納入管理,產廢企業實現納入管理率達100%。
數字賦能,在推行特色工業垃圾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義烏傾力打造了工業垃圾數字化管理平臺,將所有產廢企業納入平臺管理,實行一企一卡管理,工業垃圾的產生、利用和處置等相關數據實時上傳,實現精細化、精準化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能,實現了工業垃圾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此外,義烏還在全省率先建立小微企業危廢集中統一收運體系,實現九大類50種危險廢物統一收運、規范管理,集中收集范圍涵蓋了義烏市產生的各類危險廢物。
目前,義烏已有1025家小微企業簽訂了危廢轉運處置協議,合作單位涵蓋工業企業、汽修、檢測機構、化學實驗室等各類危險廢物產生單位;1.3萬余家企業納入大數據管理,日均消納工業垃圾超600噸。
生活垃圾“零填埋” 固廢處置“污泥不出市”
義烏投資16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花園式”垃圾焚燒發電廠,除了實現日常生活垃圾“零填埋”,富余能力可處置已填埋垃圾300余噸/日,預計10年內實現現有垃圾填埋場“清零”。
金華市生態環境局義烏分局(以下簡稱義烏分局)局長楊其龍介紹,除了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外,義烏還投資2.54億元建設餐廚垃圾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塔山三期填埋場已填埋垃圾開挖庫容置換等項目,基本形成了“資源化、無害化”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理體系。
工業污泥也是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重要對象。義烏污泥年處置能力提升至76萬噸/年,并破解了義烏光伏行業含氟污泥處置難題,固廢處置實現“污泥不出市”。
固廢處置只是“無廢城市”創建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項目的引領和對行業、公眾的宣導,促使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
在后宅街道,為了破解廢家用電器、舊家具等大件垃圾回收的“老大難”問題,街道聯合第三方推出“義烏福豐再生”小程序,打通了前端收集的“最后一米”;在稠江街道,為了調動老百姓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黎明社區通過“積分獎勵+積分兌換”的形式,目前已發動7600余戶參與。
創新打造“無廢展會”,推進快遞包裝綠色“瘦身”
作為一個正在建設中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和“展會名城”,義烏還因地制宜地出臺了許多創新舉措,不斷掀起“無廢”創建的熱潮。
比如,會展業素以無煙產業著稱,但會展傳統搭建會產生的大量垃圾,平均每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產生展覽固體廢棄物80噸左右,被稱為“一個展會結束就誕生一個垃圾場”。
作為一個每年舉辦各類展會超過150個、展覽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的“展會之城”,義烏創新打造“無廢展會”義烏樣板,出臺可復制可推廣的省級綠色展覽運營規范地方標準《綠色展覽運營管理規范》,推動綠色展覽運營的全過程“無廢”管理。
“除了出臺地方標準規范綠色展覽運營,我們還充分引導義博會、森博會、裝博會等重要展會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目前綠色展臺普及率均提高至80%以上。” 義烏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也實行“四分類法”和無害化處理,處理率達到100%。
義烏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譽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日均發件量約2000萬件,每天派件量約120萬件,由此產生的快遞運單、膠帶、封套、包裝箱、塑料袋等包裝物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來,義烏制定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工作方案,通過使用綠色可循環中轉袋取代塑料編織袋、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等方式,推進快遞包裝回收“逆向物流”。目前實現回收網點全覆蓋,單件包裝“瘦身”20%以上,2021年可循環包裝產品使用超1.1億個,占全省40%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無廢城市’創建,不斷刷新義烏城市的‘顏值’,全面提升城市的‘氣質’。”義烏分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