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蚌埠高科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蚌埠高新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的函
蚌埠高科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你單位報批的《蚌埠高科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蚌埠高新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項目代碼:2306-340361-04-05-223281)收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并結合專家技術評審意見,經研究,現提出如下審批意見:
一、原則同意《報告書》結論。項目位于建設地點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區黃山大道以南、長征南路以東、迎河以西、規劃地塊以北,一期用地面積約20畝,設計污水處理量為6000噸/天;主要建設內容為細格柵與調節事故池、鐵碳反應罐、除硬反應池、水解酸化池、生化組合池、除氟反應池、臭氧接觸池、緩沖池、組合濾池、紫外消毒渠及巴氏計量槽、臭氧發生間、鼓風機及配電間、綜合加藥間、污泥脫水機房、儲泥池、進出水水質監測間、危廢暫存間、門衛室以及園區內部水電動力管網、道路和外部污水管廊。在嚴格采取《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的前提下、各類污染物可實現達標排放,建成后不降低項目區域環境功能,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具有可行性。我局原則同意《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工藝、地點和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二、項目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嚴格落實《報告書》中提出的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強化施工期間的環境管理。
2.嚴格落實《報告書》中提出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加強各類廢氣收集、處理系統的設備維護和管理,確保工藝廢氣穩定達標排放。項目中細格柵與調節池、污泥脫水機房和儲泥池密閉管理,產生的惡臭氣體經風機負壓收集,采用“生物除臭”裝置處理后通過排氣筒DA001高空排放。各外排廢氣按《報告書》中所列的各項標準和要求限值執行,并按相應規定規范設置各排氣筒。加強生產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各環節廢氣的無組織排放,確保各類污染物廠區內和廠界監控點達標。
3.嚴格落實《報告書》中提出的廢水污染防治措施。做好廠區雨污分流,加強入廠源水監控,做好運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廢水的收集、處理及管網維護,廠區外管網采用明管敷設,跨馬路或通道上方采用拉管(套管)施工過路。項目污水設計處理能力為6000t/d,污水處理采用“細格柵與調節事故池→高效沉淀池(除硬反應池)→水解酸化池→改良A2O生化池→高效沉淀池(除氟反應池)→臭氧接觸池→緩沖池→曝氣生物濾池→反硝化深床濾池→紫外消毒渠及巴氏計量槽”的工藝,污泥采用板框濃縮脫水一體機至含水率60%后,泥餅外運的處理工藝;出水水質主要污染物COD、氨氮、BOD5、TP、氟化物、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要求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Ⅳ類水標準,SS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及修改單中一級A標準,第一類污染物、TN和總氰化物要求達到《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中表3中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其它污染物總銅、總鋅要求達到《電子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9731-2020)直接排放標準較嚴值。規范設置排污口。項目設備沖洗和反沖洗水、污泥處理上清液、生物除臭裝置定期排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4.做好項目運營期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項目應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廠區綠化,采取消音、隔聲、吸聲、減振等措施進行噪聲治理,確保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的要求。
5.按照《報告書》要求,強化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運等環節的管理,規范設置固廢暫存場所,分類存放,確保做到固體廢棄物去向明確,均能得到妥善處置或資源化利用。檢測廢液、檢測試劑廢包裝材料和廢機油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委托有資質單位合理處置;柵渣、廢包裝袋和廢生物填料收集后委托綜合利用;本項目脫水后污泥暫存于污泥脫水機房內設置的暫存區,泥餅先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鑒定,如屬于危險廢物,則運至危廢處置單位進行集中處置;如經鑒定污泥不具有危險特性,則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項目危廢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
6.認真落實《報告書》中提出的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防止土壤、地下水污染。嚴格落實分區防滲措施,按照《報告書》中關于地下水、土壤分區防滲的設計要求,做好各區域的運行管理工作,確保不發生滲漏現象。
7.嚴格落實《報告書》中提出的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應急措施,做好生產過程環保設施與風險防范設施的運行管理和維護,制定突發事件環境風險應急預案,按規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并在運行中全面落實。定期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提高環境風險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8.加強環境管理及監測。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環境管理機制,制定完善的環保規章制度,建立完整的企業環境管理體系。強化污染源管理,制定自行監測方案,落實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按規定開展自行監測和信息公開。項目實施后最終排入外環境的污染物總量不得超過核定的總量控制指標。
9.在項目施工和運營過程中,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加強宣傳與溝通工作,及時解決公眾擔憂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訴求,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銜接相關工作。項目發生實際排污行為之前,你公司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要求申請排污許可證,不得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
四、項目實施中應提高設計和管理水平,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竣工后,你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生產。
五、《報告書》批準后,若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應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自批復之日起滿5年,方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報我局重新審核。
六、此審批意見僅說明該項目應符合的環境保護相關要求,項目單位在開工建設前還應依法取得其他相關合法批件。
七、請高新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該項目的日常環境監管工作,確保項目按《報告書》及批復要求設計、施工和投入使用。
2023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