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環境與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簽約中心產學研合作
時間:2023-12-28
來源:同濟環境
評論(0)
12月25日,同濟環境與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成功舉行。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志偉,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吳德禮,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黃清輝,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宮徽,同濟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余翔,同濟科技總經理駱君君,同濟科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投資部經理夏洪超,同濟環境董事長唐繼承,同濟科技黨委會員、同濟環境總經理張靜晨,同濟環境董事會秘書吳林林及相關工作人員出席了簽約儀式。本次簽約儀式由同濟環境總經理張靜晨主持。
在與會領導的共同見證下,王志偉、戴曉虎與唐繼承代表校企雙方正式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儀式上,同濟環境總經理張靜晨對與會人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同濟大學長期以來對同濟環境科研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區校環境領域產學研平臺的建設是學校先進技術推向市場化的基礎,也是企業得以持續創新、適應市場化需求的基石。
同濟環境董事長唐繼承回顧了同濟環境與同濟大學環境學院的歷史淵源、發展歷程。他強調,本次產學研合作對同濟環境科研與創新、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未來,雙方將圍繞項目咨詢、科研協作、信息共享、社會資源支持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形成學科、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努力實現科研成果轉化、技術成果的工程化及產品化。
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表示,既往堅持“發揮學校學科優勢,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初衷,雙方合作不設邊界,實現了熱水解、厭氧消化等技術成果的成功轉化及產業化。現正處于行業發展好契機,依托彼此優勢資源,通過雙向賦能,打造合作新模式,繼續深化在創新平臺建設、產學研協作、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工藝集成及品牌打造,以更多高質量的合作成果,助力同濟環境高質量發展。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吳德禮表示,將進一步梳理環境學院的技術成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雙方聯合研發攻關,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強化服務促進校企合作發展。
同濟科技總經理駱君君首先對同濟大學對同濟科技和同濟環境發展做出的支持表示感謝,并對同濟科技四大業務板塊做了簡短介紹。他表示,同濟科技全力支持同濟環境落實區校產學研合作,集中發力、重點突破,奮力打造區校合作典范,反哺環境學科的發展。同濟環境依托同濟大學的學科優勢,要實現在科技含量上增色,要“指標”、“技術”兩手抓,爭當同濟科技的“科技”擔當。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志偉首先感謝同濟科技及同濟環境對科技創新以及對環境學院學科建設的支持。他表示,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始終注重發揮學科優勢,提供技術攻關、技術支撐等一系列服務支持相關產業發展,服務于社會,以發揮技術創新的最大價值。希望雙方依托產學研平臺,形成企業出題、高校揭榜的產學研用互補優勢。愿與同濟環境一道,做環保領域新發展的答題人,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同濟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余翔表示,新時期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中亟需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先進技術,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校企合作是環保企業以產學研建設謀求改革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要緊抓機遇,順勢而為,加快推進平臺建設,突出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同濟環境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依托同濟,服務同濟,推向事業新高峰。
本次產學研簽約對于加強同濟環境與同濟大學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后續將進一步深化產學研融合,聚焦科技創新領域,加快推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以及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工作,實現公司高質量增長和校企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