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媛:系統化治理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 為市民提供親水好去處 |
發布日期:2024/3/8 |
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作為環境資源界的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名水科學領域科研教育工作者,我感到責任在肩、大有可為。”住蘇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江蘇省委會副主委、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王媛,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后,向記者講述了她的感受。
江蘇水網密布、湖泊眾多。王媛在省內外多地實地調研中發現,不少地方水資源總量呈現減少趨勢,水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部分重要湖泊(水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方面的問題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交織形成更為復雜更難治理的復合水問題。”王媛向記者介紹,解決復合水問題需要運用系統治理理念,而其中的關鍵在于“統籌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 進行深入走訪與思考后,王媛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行政管理上要多部門統籌協調管理。在梳理總結目前復合水問題中的主要難點和痛點的基礎上,明確包括水利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各部門在美麗河湖建設中的定位及其作用。 其次,科研專業上要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交織形成的復合水問題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來實現,要統籌多學科交叉研究,加大交叉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發揮水利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遙感技術等各學科在解決復合水問題中的優勢作用。 千年長江岸,已成市民親水后花園。近年來,南京等地對長江周邊岸線進行整體規劃和治理,拓展濱江文化休閑功能,南京魚嘴濕地公園、揚子江生態公園等項目,成為市民消暑游玩、親子運動的網紅打卡地。就此,王媛建議,因地制宜地開展水文化設計和水景觀規劃,讓河湖傳承地域歷史文化和彰顯地域特色魅力,完善親水設施增加人水和諧互動親密度,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水生態系統的內生動力,合力塑造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新動能。 “另外,資源投入上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勢。允許、支持社會資本實施河流、湖泊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和工程,探索發展生態產業,為水資源儲量、水動力分布、水生態環境、碳源碳匯等領域的監測與管理提供市場化服務。”王媛告訴記者。 既要保護,也要發展。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王媛所在的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師生們,一直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開創性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方針。團隊圍繞長江大保護、水電能源開發利用、國家水網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深入調研。立足長江流域,持續關注面源污染防治、生態補償機制等問題,并形成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進美麗河湖治理、完善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提案。在錦屏水電站、南水北調中線等項目中,將科研成果轉化新質生產力,把研究的自發電技術、防滲體系監測感知融合技術等科研成果,持續推動落地,護航我國水電能源開發、水資源跨區域調配,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