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生態環保整合全集團優質水務、生態環保板塊的業務與資產,秉承中國五礦、中冶集團在金屬礦產、冶金建設、 產業綜合服務等龍頭優勢領域的解決系統問題和復雜環境問題的能力,將生態環境與工礦企業生產相結合,環保與節能相結合,為區域生態環境提供一攬子系統解決方案,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努力成為中央企業生態環保領域的領跑者,以 BOT、TOT、資產收購、托管運營等模式提供投資、建設、運營全鏈條服務,實現技術、資金雙輪驅動發展,業務涵蓋全域生態環保規劃、水資源高效利用、市政污水處理、城鎮供水、工業廢水處理、 污泥處理處置、水環境綜合治理、環保管家、環保產品與裝備等領域。目前運營有40多家水廠,總規模近 300萬噸/天,主要分布于北京、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河南、河北、福建、甘肅等省市。
公司產業鏈條完備。從水源、供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污泥處置、水環境治理等全產業鏈進行拓展,以技術引領、投資拉動、運營保障,在創新產業鏈中爭當鏈主,打通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供排一體化、廠網一體化、泥水一體化、工業園區及區域環境管控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一 體化的業務橫向、縱向延伸,形成了大水務、大生態的專業產業平臺等完整產業鏈。技術底蘊深厚。中冶集團是國內涉足水務業務建設、投資、運營領域最早的企業之一,在自來水、市政污水、工業廢水、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持續深耕, 形成了具有中冶特色的技術優勢。一是市政和工業廢水的深度處理技術,解決了污水處理高排放標準的技術難題,建成了國內排放標準最高的高品質再生水廠(良鄉廠)和國內排放標準最高的工業廢水處理廠(壽光造紙廢水綜合處理廠); 二是高效節能降耗技術(工藝包),解決了污水處理去除特性污染物的高能耗難題,形成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一批技術和工藝包。三是優質運營技術,以提質增效目標為導向, 推進運營標準化、規范化,進行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將近二十年的運營實踐經驗固化提升為數據驅動的智慧運營,形成成本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中冶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08月18日,注冊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曙光西里28號1幢18層1801內2001-2015室,法定代表人為伍紹輝。經營范圍包括水資源管理;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自來水生產與供應;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雨水收集處理與利用;市政設施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環境監測;運行維護服務;環境污染處理專用藥劑材料制造、銷售;環境保護專用設備制造、銷售;機械設備、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銷售;技術推廣服務;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技術進出口;計算機系統服務;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項目投資。(市場主體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國家和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中冶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8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