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國際水協會(IWA)世界水大會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萬眾矚目的兩年一度項目創新獎(PIA)揭曉。位于環科園的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項目,從一眾優秀案例中脫穎而出,榮獲PIA“改變市場的水技術與基礎設施類”金獎。這不僅是迄今為止中國項目首次獲得IWA創新大獎,也是宜興市“綠色兵團”攜手國內科研院所,發展新質生產力、深耕節水產業的生動實踐。
厚植優勢 布局產業新藍海
近年來,隨著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深入推進,以節水產品裝備制造、管理服務咨詢等為主要內容的節水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7月底,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7年,節水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
5000多家環保企業、10萬多名從業人員,涵蓋水、聲、氣及資源利用等7大類產品20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與國內外30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建成13個國際清潔技術對接中心……作為全國知名的“環保之鄉”,多年來,宜興環保產業發展日趨完善,特別是水處理裝備水平始終走在全國前列。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宜興環保產業發展潛力正不斷釋放,將進一步深耕節水產業。
厚植優勢,塑造勝勢。近年來,宜興市不斷擴大節能環保產業內涵與外延,在高端裝備專業制造、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綠色低碳示范引領等方面厚植優勢,尤其是在水處理裝備領域重點創新平臺和技術轉化平臺布局上密集“落子”。江蘇省水污染防治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曲久輝院士工作站等一批高能級載體從“紙上”落到“地上”。江蘇赫爾膜科技有限公司在宜創辦新加坡膜技術轉移中心,通過戰略合作實現BPM膜技術與宜興環保產業深度融合,助推中國在水資源環保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作為國內領先的環保產業高質量孵化器平臺,國合環境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采用市場化機制探索國內外先進技術的轉化與產業化,自成立以來,已孵化企業61家,集聚以節水技術等為特色的有效發明專利100多項。
整合資源 開辟綠色新賽道
多維整合高端創新資源,成功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宜興市一批智慧環保領軍型企業逐步開辟以污水再生利用為特色的綠色產業新賽道,創新技術和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食品加工、生活服務等領域。
作為MBR平板膜產品制造標準主編單位的江蘇沛爾膜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進平板膜MBR工藝在污水處理及回用中的應用。“跟過去污水處理中使用的膜相比,平板膜用膜組件代替了二沉池及過濾等深度處理的工藝,截留生物系統的大量微生物菌群,不僅節約了整個污水處理廠的占地面積,還使系統出水水質大幅度提高。”企業負責人周侃宇說,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企業圓滿完成張家口冬奧村1600噸/天洗滌污水處理業務。
此外,江蘇鑫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鎖定焦化廢水處理領域,與華東理工大學等國內高校建立緊密產學研合作關系,日處理焦化廢水50萬噸,年回收利用工業循環水超1.6億噸,穩居全國焦化廢水處理行業第一方陣。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驅動下,江蘇金潤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在高氨氮廢水資源化回收利用等方面技術研發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拓展食品、釀造業的污水處理業務,通過精準掌握各釀造窖期廢水的排水特性,開拓貴州省醬香白酒主要產區赤水河流域市場,先后承接了習酒公司等企業廢水治理工程,出水水質優于行業排放標準,達到類地表Ⅲ類水質。
精準把脈 實現轉型新突破
在競逐污水再生利用產業新賽道的同時,依托宜興良好的產業基礎和高技能人才隊伍,以節水產品裝備制造、節水管理服務咨詢等為主攻方向的企業不斷涌現。
“相比同類產品,我們的新產品能延長5年以上壽命,出水率也高出20%到30%……”連日來,無錫康宇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帶著新產品管道直飲水設備,前往重慶、北京等地的各大展會“掘金”。
眼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用戶對水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直接推動管道直飲水行業的快速發展,康宇水處理迅速瞄準行業靶心,發力推出新產品。“管道直飲水將飲用水與生活用水分開輸送,能有效減少凈水處理的能耗,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公司總經理林武仕說。
成立于2005年的康宇水處理,一直專注于二次供水賽道,并牢牢摸準市場需求脈搏,爭做行業領跑者。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爆發式發展的當下,企業攜手南瑞信通等單位,共建“供水設備全壽命周期狀態追溯監控平臺”。“通過不斷升級平臺,康宇對供水系統的維護已經從事后處理邁向了事前預測。”林武仕說,該平臺能夠遠程精準監控供水設備每個零件的運行情況和水流、水質等相關情況,并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及時定位爆管(漏損)點的范圍、位置等信息,還能對供水設備進行遠程調整和控制,徹底顛覆了二次供水的傳統產業模式。這也讓康宇水處理從單一的水處理設備制造商,轉型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智慧水務”服務商,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跨越。
攜手國際 激活發展新動能
宜興良好的節水裝備制造能力和服務,不僅受到國內客戶的首肯,還贏得了聯合國難民署采購中心的關注。
幾年前,比爾·蓋茨基金會發起“新一代廁所”技術大挑戰,在全球招募智囊團隊,為沒有條件使用抽水馬桶的地區尋找綠色安全、技術先進、經濟可行的創新性環保解決方案。最終,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院士邁克爾·霍夫曼教授及其團隊設計的箱式生態廁所摘得桂冠。在清華大學教授的推薦下,霍夫曼來到“環保之鄉”宜興尋找合作伙伴,并成功牽手宜興艾科森生態環衛設備有限公司。
在合作過程中,艾科森結合實際,加入本土化技術,生產的生態廁所不用布設污水管網,也不用埋設巨大的化糞池,運行過程中完全依靠太陽能供電,水資源100%全閉路循環利用,對環境不會帶來任何負擔。借助基金會的平臺,艾科森成功進入聯合國難民署采購廁所的名單。目前,公司已形成3000套生態廁所的年產能,產品遠銷南非等地的諸多“水荒”城市。在“創”中突破、在“鏈”上發力。如今,在宜興,節水產業的生命力正被持續激發,基本形成從研發設計、產品裝備制造到工程建設、服務管理的全產業鏈條,年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00余個,完成技術合同登記超90億元,培育涉及水污染防治、生活節水器具、農業節水灌溉等節水領域企業3300余家,節水產業年實現營收超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