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建筑產業“綠色”占比持續提升。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發展高品質綠色建筑是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著力點。
“發展健康建筑是落實好房子建設的重要途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王瑋表示,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他建議通過理論研究、技術研究、產品研發和推廣運用等手段,不斷解決建筑中的健康問題,推動健康建筑的持續發展。同時,他還呼吁構建多層次高質量的建筑技術標準體系,為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祖信則以蘇州河為例,闡述了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對健康建筑的深遠影響。他介紹,蘇州河經過多期治理,創新管理機制和技術應用,成功消除水體黑污,水質顯著提升。這一舉措不僅改善了城市生態,還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徐祖信表示,截留治污、改善水質是恢復生態、創建健康環境的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首席總建筑師、深圳大學本原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民則從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出發,闡述了健康建筑的重要性。他認為,健康建筑作為目標導向的系統解決方案,旨在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設施和服務,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在談到新污染物治理時,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基準標準與污染防治專家吳豐昌表示,加強理論研究、制定標準與政策、推動綠色轉型是當務之急。他強調,許多慢性疾病與日常接觸的化學物質緊密相關,而我國在化工生產與消費領域的國際地位,更要求我們主動應對新污染物治理的挑戰。
健康建筑聯盟理事長、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清勤則介紹了國內外健康城市與健康建筑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他詳細闡述了我國健康建筑標準技術體系以及健康建筑評價設計、產品典型技術標準的內容,并介紹了工程建設、產品評價的實施情況與推動機制。
此外,多位專家一致認為,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建筑品質,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要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