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態環境系統系列訪談丨麗江市生態環境局:推動綠色發展 筑牢生態屏障
問:麗江市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三年來,麗江市深入貫徹落實云南省委、省政府定位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污染防治成效顯著。
首先是全面加強大氣環境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持續做好大氣環境質量的“領跑者”。麗江市制定《麗江市“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建筑施工揚塵管控;分批次開展油煙污染治理,強化移動污染源污染防治,2023年以來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保持100%,環境空氣質量位列全國、全省前列。
其次是以水生態環境功能改善為核心,持續鞏固和提升水環境質量。麗江市印發實施《麗江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深入抓好高原湖泊、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四水”保護治理;瀘沽湖水質優,入選2021年度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23年被樹立為省級綠美河湖標桿典型;飲用水質優,11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金沙江干流麗江段水質優,實現“一江清水出麗江”。
三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為目標,聚焦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麗江市有序推進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涉及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5次督察反饋問題共計186項,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84項,整改總完成率98.9%,正在按時序整改的2項。2023年以來,麗江市沒有發生重特大環境人為損害事件。
四是深入推進“森林麗江”建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2021年以來,麗江市共完成營造林174.42萬畝,義務植樹653.9萬株,實施草原生態修復4.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1.2%;華坪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3年2月麗江市被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命名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問:麗江市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藍天保衛戰”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空氣質量?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么?
一直以來,麗江市天空透明度和大氣潔凈度都很高,作為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領跑者”,麗江堅守“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的初心,堅持以大氣污染“問題表象在天上,根子原因在地上”的原則,強化源頭、突出重點、科學研判、分區施策、協同治理持續保護好大氣環境。從2016年以來環境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優秀,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8年保持100%。
堅持精準施策,畫好攻堅“作戰圖”
麗江市出臺《麗江市大氣污染防治三年實施方案(2023—2025年)》,理清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職責、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方法,健全主動預防、指揮有序、反應迅速、防范有力的污染天氣應對機制,降低大氣污染危害程度,保障群眾身體健康。
堅持壓減燃煤,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麗江市轉化綠色生態優勢和綠色能源優勢為低碳發展優勢,全市綠色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609萬千瓦。同時深入推進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留煤礦由2014年底的62個減少到16個,去產能594萬噸/年。
堅持治污減排,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
麗江市深挖減排潛力,推進工業企業深度大氣污染治理。2021年至2023年,麗江市氮氧化物減排完成1034.8噸、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完成662.2噸,超額并提前完成減排任務,為全省大氣污染減排貢獻了麗江力量。
堅持控車減油,努力推動向“綠”前行
麗江市強化移動污染源污染防治,實施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2023年以來檢測車輛24.2萬輛,首檢合格23.6萬輛,首檢合格率達 97%,啟用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督管理系統助力移動污染源監管。在城市公交、網約車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車1446輛,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到91.24%,新能源網約車占比達到86.49%。
堅持清潔降塵,堅決筑牢“防塵墻”
麗江市推動揚塵精細化管控,將揚塵治理與安全執法檢查、文明工地創建、衛生城市創建掛鉤,嚴格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出臺《麗江市餐飲業油煙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23年以來,累計排查建城區餐飲業1454家,督促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實現油煙達標排放。
2023年,麗江市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優良率持續保持100%,細顆粒物(PM2.5)濃度平均值為13.6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一。下一步,麗江市將繼續按“以日保月,以月保年”的工作思路,以每一天的努力爭取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讓“麗江藍”持續成為麗江最亮麗的名片。
問:麗江市生態環境部門如何立足自身職責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麗江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努力拓展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守底線、提效率,積極服務重大項目
麗江市聚焦重點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把守住環境質量底線作為環評要素保障的前提和基礎,通過“提前服務”“幫扶服務”“一線服務”三種服務方式,強化重大項目環評要素服務保障。一是建立“一對一”環評要素保障指導服務專班,對重大項目提供定向指導和幫扶;二是創新市級環評審批服務方式,由原來的“接件審批”變為“上門審批”,對環評等級認定、審批層級劃分、編制單位選擇、評價內容要點等提前指導服務;三是全力協調省級專家便利化現場核查和幫扶,容缺開展評審,解決了過去評審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四是建立周調度機制,實現掛圖審批、清單化審批。2023年至今,共審批一般建設項目58個,備案280個。
開良方、樹清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麗江市將生態環境保護要素保障貫穿項目建設、運行的全周期,實行項目動態管理,緊密圍繞項目需求,全程提供政策、技術等全方位專業指導。同時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暖心行動”、重大項目審批“陽光行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早介入、優服務,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運用
麗江市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重大項目選址中的應用,在麗江市重大項目等線性工程中指導服務優化選址選線,強化生態環境源頭防控。同時積極推進麗江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在建設項目環評、規劃環評等方面的落地應用,積極推動麗江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共享共用。
問:麗江市在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發展方面成效如何?
近年來,麗江市協同推進“兩山論”實踐創新和生態文明示范市創建,以國土綠化及空間保護、自然災害防治全面提升生態保護修復水平;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開展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
堅決“筑”,生態安全屏障更穩固
麗江市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政治自信,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政治自覺。截至目前,全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7208.46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5.07%。加大濕地保護恢復,全市濕地保護率達59.97%,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7.22%,全面加強了自然保護地資源保護管理。
著力“繡”,生態環境優勢更突出
麗江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中向好。麗江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多年保持100%,位居全國、全省前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寧蒗彝族自治縣3個縣成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瀘沽湖(云南部分)入選生態環境部2021年度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永勝縣、玉龍縣入選全省“美麗縣城”,“繡”出了一幅生態環境美麗畫卷。
深入“轉”,綠色發展成效更彰顯
麗江市全市形成了以古城高山花卉、玉龍道地中藥材、永勝食用菌、華坪有機芒果、寧蒗馬鈴薯種薯為代表的“一縣一業”綠色產業發展格局。全市累計培育林草產業龍頭企業國家級1戶、省級24戶、市級115戶。華坪縣不斷探索“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的“四轉”模式,入選全國第一批1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2024年9月獲得“第十屆綠色發展論壇暨美麗中國建設實踐案例”首批展示案例。
堅持“烙”,生態優先理念更入心
麗江市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弘揚“東巴生態文化觀”,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相互融合,提高麗江百姓與國內外游客生態文明意識及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觀能動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代代相傳、深入人心。2023年,麗江市旅游接待人次突破6800萬、增長3.3倍,旅游人均消費排全省第一,綠色發展生態紅利進一步顯現。(完)